Skip to main content
All Posts By

Spencer

内优外患中的得胜

By Mandarin 中文

时间:2023年1月15日 【引言】 各位弟兄姐妹,早安!让我们祷告:亲爱的天父上帝,求你赐下聆听的耳、受教的心,带领我们进入袮的真理,奉耶稣的名祷告,阿门! 弟兄姐妹们,我们在传福音的时候,往往告诉对方,认识上帝、成为上帝的儿女,是幸福人生的开始,只有上帝能够带给我们心里真正的平安,耶稣是世间一切问题的答案。这些都千真万确。。。 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认识上帝、跟随耶稣基督,也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和莫名的敌意、甚至是受苦和牺牲? 我在美国信主,之后搬来新加坡。美国和新加坡都有宗教信仰自由,政府不会限制正当的教会聚会和活动。所以信主之后很多年,我都认为教会受到逼迫是远古时代,人类还很落后的时候才会发生的事,离我很遥远。 6年前我和那时教会的团队到中国服事。刚一到那里,当地接待的牧师首先给我们讲的是安全问题。他说三天的营会有可能需要临时更换地点,进行中也可能被陌生人打断。他教我们在紧急情况怎样迅速离开现场,如果不小心被安全局的人员扣留、问话,要怎样回答。 我们19个人一下子都紧张起来,猛然意识到,对信仰的反对,甚至逼迫,并不只是传说,原来它这么真实,而我们竟然没有任何的心理准备。那一次的经历让我认真思考现代教会的处境,以及圣经在这方面的教导。 弟兄姐妹们,要了解教会与逼迫,启示录是一本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书卷。我们觉得启示录神秘、难懂,不仅是因为作者用了大量的象征符号和密码,来描写他所看到的异象,也是因为我们对这本书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对书中七间教会的情形,很陌生。那毕竟是将近两千年前,遥远的地中海东部地区,与现代的我们在时空上都相隔甚远。 今天,我们会根据启示录第2和3章的内容,来初步地了解7教会的情形,然后,结合现今教会的相似的处境,聚焦在上帝给教会的信息上。因为这两章很长,我不会从头到尾地读,只会把一些经文穿插在证道中。 【一、七间教会的危机/艰困/患难与挑战】 约在第一世纪末期,90年代中期,约翰在圣灵的启示之下,看到天上地上的更关于整个世界的异象,并被吩咐写信给小亚细亚的7教会,这封信就是启示录。这是一封完整的,给7间教会的公开信,以当时标准的问安语开始。在那个时候,这封信会被一个靠得住的人轮番带到收信的教会,当众宣读出来。 第二章和三章是主耶稣对每一间教会所说的话,从这些信息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教会都处在巨大的患难和挑战中。有外部来自的,国家社会层面的欺压迫害: 例如,主对士每拿的教会说: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看哪!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使你们受考验,你们要遭受苦难十日。 主给别迦摩教会的信息说:别迦摩教会所在的地方,有撒但的座位;甚至忠心的见证人安提帕被杀害了。 教会也面对内部的挑战和威胁:(读经文) 恶人、假使徒、尼哥拉一党的人,假先知等等,用错误的观念和思想迷惑了一些信徒,诱使人离开上帝的道,参与偶像崇拜,选择与主耶稣的救恩相反的生活方式。有的教会容忍这样的人兴风作浪(2:14-15,20),也有的教会自以为是,根本察觉不到灵性的危机(3:15-17)。 可以说,每一间教会都处在内忧外患当中。事实上这两章的内容非常丰富,今天我只会整体性关注外部压迫,教会内部的问题,以及所有七段信息的细节,将在六号驿站详细地探讨。鼓励大家。。。 这7个教会位于罗马帝国东边的亚细亚行省,就是现在的土耳其的小亚细亚半岛。这里的每一个城市各有特色,都是当时经济或者政治上举足轻重的大城市。例如以弗所是敬拜女神亚底米的中心,第一世纪到达她繁盛的顶点,有小亚细亚最大的港口,是商贸、宗教、旅游和金融中心。 古罗马时代没有无神论者,除了犹太教徒,所有人都敬拜众多的神明。从凯撒奥古斯都开始,也有把皇帝当作神明来崇拜的风气。奥古斯都自称为神的儿子,死后被罗马元老院供奉为与神同列。他之后的诸位皇帝大多没有强制推行君王崇拜,包括右边这位以攻击和逼迫基督徒著称的凯撒多米田。 但是在罗马帝国的东部,就是七教会的所在地,君王崇拜又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一个城市为凯撒建立庙宇是一种荣誉,是与罗马结盟的意思;这件事由地方官员、领袖和富户策动推行。这些人控制着每个地区的经济活动,他们借此来操控买卖,垄断商业活动、决定利益分配,同时企图讨好罗马凯撒,以便获得减免税项。换句话说,亚细亚一带的君王崇拜是地区性的,是地方掌权者用来保证社会地位、持续获取经济商业利益的工具。因此,参与君王祭祀,不仅仅是我要拜哪一个神明的问题,更代表了我在社会上的身份依附和认同:我属于哪一个群体,我可以做什么生意,买卖所得我能够分到多少利润,我与哪些人往来、和谁一起吃饭娱乐,我的社会地位如何,是不是被人尊重和认可。基督徒知道上帝才是我们唯一应该敬拜的对象,皇帝只是被造的人。因此,教会站在了与主流文化截然相反的立场上,他们不参与君王崇拜,宁可被人排斥和厌恶。后果可想而知,信徒必然会失去很多生意上的机会,遭受经济和社会关系上的损失。 这样说来,七教会所面对的外部挑战,的确有生命的威胁和逼迫,不过更普遍的是生活和经济方面的剥削和欺压,以及在社会上被边缘化、被排斥和否定。有的教会宁可遭受经济上的损失,甚至是生命的威胁,也坚持主的道;而有的教会则妥协软弱,还沾沾自喜。 【二、现代教会的处境】 那么,今天的教会又如何呢? 弟兄姐妹们,现今在有的地区,与信仰有关联的逼迫仍然存在。这张地图标出了全球基督徒受到最严重逼迫的50个地区,颜色越深情况越遭。大家可能在新闻中看过:左边的是中国温州拆十字架,右边是ISIS处决基督徒。 而今天我要特别点出的,是一种隐藏的、软性的逼迫,可以叫做文化或者精神压制。自启蒙运动以来,个人的权利、平等、民主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近几十年的全球化造成人口的快速和大批的迁移,拉近了人与人、文化与文化、种族与种族之间的距离。很多地方,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组成越来越多样化。 著名宗教学者,曾经担任哈佛大學神學院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主任的Wilfred Cantwell Smith教授,说过:“从现在起,如果人类的生活终究能生存下去的話,那么他將在宗教多元论的处境中……儒教徒、印度教徒、佛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不仅在联合国,而且在街市上和我们在一起。不仅我們文明的命运越來越受他們的行动影响,而且我們也和他們一起喝咖啡。” 平等、人权加上多元的人口结构,使得以尊重、接纳、包容和对话为内容的相对主义成为现在的主流文化,基督教敬拜唯一真神、宣认上帝是绝对的真理,在世间一切学科的真理之上,耶稣基督是通往上帝的唯一道路,被看为落伍僵化,狭隘自大,不够爱与包容,因此被主流文化批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