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my name is Shear-jashub. My father is Isaiah. Some 700 years before the birth of Jesus, we lived in Jerusalem of Judah. My father Isaiah was a great prophet…
Reach Us
+65 6223 5203
Hi, my name is Shear-jashub. My father is Isaiah. Some 700 years before the birth of Jesus, we lived in Jerusalem of Judah. My father Isaiah was a great prophet…
Do I love the Church? Do I love Jubilee church? Why should I love my church? Before I can say what church means to me, I need to understand what…
预备证道的时候,我发现好像神在问我:你爱教会吗?你爱禧年堂吗?我为什么要爱我的教会? 要回答这问题,必须了解教会是什么,服事是怎么回事儿。让我们一起来读哥林多前书3:5-23。 该怎么形容教会呢?教会不是粉丝俱乐部。教会不是学校或军队。教会也不是疗伤的spa或心灵医院。在圣经原文希腊文,教会的字是ekklesia。Ekklesia形容一个集会。教会就是耶稣的跟随者,被基督呼召,分别为圣,聚集在一起,为神而活。当有人企图通过言语或行动分裂神的群体,今早的经文指出:必须承担后果,面对神的审判 当保罗指责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分裂”教会(1:10),他说的不是出于神学差异而导致的分离。在教会后期的历史过程,我们是见证了教会如何因着神学立场的不同,分出不同宗派。其中具历史性的就有罗马天主教会,东正教会,改革宗教会。改革宗有分出不同宗派来。 哥林多教会的问题不相同。引发分裂的是教会内部的人互相竞争,进行权利斗争。经文用的字是schismata。将原本完整的东西,硬撕裂开来。好比一个捕鱼的渔网,被人撕裂后,有了个破洞、破口。渔网就不能够再发挥捕鱼的原有基本功能。权力斗争威胁教会的本质。当我们彼此竞争、互相攻击,使到教会分裂,保罗警告说必面对神的制裁。 他用3个强有力的比喻来描述教会是什么。 1.第一个比喻:教会好比一个田地(v9)。 田地代表潜力和机会。田地可以成为一片无用的旷野荒地。田地也可能带出丰富收割,供应人们的需求。保罗比喻教会为田地,讲解我们在神的国度里服事,神与人的奥妙关系。你看,田地要有好的收成,首先需要撒种的人 这些是宣教士、传道人,像保罗这样的开荒者、教会先锋。他们把耶稣基督的福音带给没有福音的人群当中。 撒种之后,需要耕种的人。浇水、施肥、清理,保护新幼苗不遭受环境和他人的破坏。这些就是像亚波罗这样的牧师、长执、教师、区长组长。他们耐心地培养信徒,使信徒在信仰上安稳扎根、健壮成长、成熟。撒种、耕种,这些是人类可以参与和掌控的作为。 但有一件关键性因素,是只属于神的作为:唯有神能将种子转变为生命,让生命生长、变相。没有人知道种子如何发育成一棵大树,结出果子。没有人知道胎儿如何成为一个生命。 我们都见证了福音翻转生命的奇妙。圣灵定罪、叫人悔改、之后积极活出属神生命。这是属于神的奥秘,不是人的作为。但这么奇妙的过程,神却邀请人参。保罗、亚波罗、你、我:我们竟然是神的伙伴,有份在建立生命的神圣工程里,做出一些贡献,就是参与教会的服事。 当然,每个田地都有挑战:就如杂草、害虫会威胁收成。上个星期我有机会 探访巴勒斯坦的福音事工,在巴勒斯坦宣教士的田地里帮助他清理野草 蛮吃力的工作,我到现在还腰酸背痛! 哥林多教会的问题是权利斗争。会友选牧者、选领导!他们拿牧者、拿事工来做比较。有的说我支持保罗,有的说我支持亚波罗。“我的牧者更厉害! 我们的事工更好、更重要!” 教会今天也存在同样问题。会友们参与不同的事工,与不同的牧者合作。一些牧者、事工主席、成员,或许会觉得自己的事工比其他人更重要。在分配人力资源的时候,大家互相争夺。“我的事工比你的更重要,把最好最多的人都放来这里!” 崇拜说:我的事工最属灵,我们是带领人敬拜神! 宣教说:传福音、拯救灵魂最主要!我们带领人信主归入教会,使教会人数增长。 证道、培育事工说:我们教导神的话、维护真理,没有我们,信徒不能在真理扎根、成长成熟。 事奉事工、社区服务说:我们最需要人手,因为服务繁多:招待、交通、膳食、收奉献、多得数不完! 区会、小组说,把资源都放来这里!不然,谁来关怀新朋友、跟进新会友? 儿童和青成事工说,投资在教会的下一代!把所有资源投入这里! 乐龄说:我们确保圣徒们在荣耀中完成使命! 那究竟谁最重要? 今早的经文要我们正确看待我们的牧师、领导、事工、服事。 5节问,保罗是什么?亚波罗是什么?不是他们是“谁”而是“什么”? 强调的不是这些超级牧者的贡献或号召力,而是强点他们的身份和职责 。保罗是什么?亚波罗是什么?他们首要是神的仆人。他们虽然是领导,但都属于上帝。他们耕耘的田地只有一个:大家服事的是同一个国度…
经文7:1-10 这事以后,波斯王亚达薛西年间,有个以斯拉,他是西莱雅的儿子, 后者是亚撒利雅的儿子,希勒家的儿子,沙龙的儿子,撒督的儿子, 亚希突的儿子,亚玛利雅的儿子,亚撒利雅的儿子,米拉约的儿子, 西拉希雅的儿子,乌西的儿子,布基的儿子,亚比书的儿子, 非尼哈的儿子,以利亚撒的儿子, 以利亚撒是大祭司亚伦的儿子。 这以斯拉从巴比伦上来,他是敏捷的文士, 通达耶和华以色列神所赐摩西的律法书。 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华他神的手帮助他。 亚达薛西王第七年, 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尼提宁,有上耶路撒冷的。 王第七年五月,以斯拉到了耶路撒冷。 正月初一日,他从巴比伦起程; 因他神施恩的手帮助他,五月初一日就到了耶路撒冷。 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 以斯拉参与 1-6 节形容了以斯拉的背景。他是祭祀,也是文士。 家谱追索至以色列首位大祭司,也就是摩西的兄长,大祭司亚伦。 大祭司都扮演什么角色? 在旧约时代的以色列,祭祀是神和人之间的中介。 神特别将祭司们从子民群体当中分别出来,在圣殿里服事;参与献祭和敬拜的事。 透过这样的服事,让子民能够经历神宽恕他们所犯的罪;罪蒙赦免。 祭祀一生的职责,就是执行神托付他们的任务,使人、使子民能够与神和好。 因着祭祀的服事,以色列群体能够经历神不间断的恩典他们当中。 以斯拉也是文士。在当时,文士是子民的宗教领袖。 文士的权柄不出自他个人的能力或魅力。 乃是出自他对神的话语(摩西律法)的理解。 以斯拉是子民群的属灵领导。…
经文7:1-10 这事以后,波斯王亚达薛西年间,有个以斯拉,他是西莱雅的儿子, 后者是亚撒利雅的儿子,希勒家的儿子,沙龙的儿子,撒督的儿子, 亚希突的儿子,亚玛利雅的儿子,亚撒利雅的儿子,米拉约的儿子, 西拉希雅的儿子,乌西的儿子,布基的儿子,亚比书的儿子, 非尼哈的儿子,以利亚撒的儿子, 以利亚撒是大祭司亚伦的儿子。 这以斯拉从巴比伦上来,他是敏捷的文士, 通达耶和华以色列神所赐摩西的律法书。 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华他神的手帮助他。 亚达薛西王第七年, 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门的、尼提宁,有上耶路撒冷的。 王第七年五月,以斯拉到了耶路撒冷。 正月初一日,他从巴比伦起程; 因他神施恩的手帮助他,五月初一日就到了耶路撒冷。 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 以斯拉参与 1-6 节形容了以斯拉的背景。他是祭祀,也是文士。 家谱追索至以色列首位大祭司,也就是摩西的兄长,大祭司亚伦。 大祭司都扮演什么角色? 在旧约时代的以色列,祭祀是神和人之间的中介。 神特别将祭司们从子民群体当中分别出来,在圣殿里服事;参与献祭和敬拜的事。 透过这样的服事,让子民能够经历神宽恕他们所犯的罪;罪蒙赦免。 祭祀一生的职责,就是执行神托付他们的任务,使人、使子民能够与神和好。 因着祭祀的服事,以色列群体能够经历神不间断的恩典他们当中。 以斯拉也是文士。在当时,文士是子民的宗教领袖。 文士的权柄不出自他个人的能力或魅力。 乃是出自他对神的话语(摩西律法)的理解。 以斯拉是子民群的属灵领导。…
我们活在21世纪,比较起圣经旧约作者们的时代,应该算是文明吧。但我发现,使用暴力处理问题的事件,还是频频发生。不久前,就有报道说,两父子在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二,驾车去拜年。被别人超车,杀入自己车道。然后就互相追逐,比手相骂。后来演变成两队人马大打出手。不只年轻人,当父亲的六旬长者也出手,用拖鞋攻击对方的女人。结果一众闹上法庭,被罚款,还被法官用圣经的话责备。 很多时候,当人受到无理对待或暴力攻击,本能反应是以牙还牙,以暴力报复。旧时的武侠片段也是如此的:你杀我一人,我杀你全家,甚至整个村庄。把这种“只要你打我,我就有理由打回你”的理念视为公平的、理所当然。甚至有人打着“公义”,“正义”和“神”的名义,自称这么做事替天行道。 极端主义思想的人真是如此认为的。法国的讽刺漫画家污蔑他人所敬仰的宗教领袖,尽然遭敌对的人以暴力杀害。为什么这些人选择使用暴力来回击?难道除了暴力杀害,就没有其他选择来回应吗?起码若自己不喜欢,可以选择不看,或呼吁地方政府禁止售卖。但施暴者没有那么做。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手段来惩罚对方。 古时旧约时代的人,没有我们现今公认的人道原则和普及性律法。几千年前,都是每个人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往往是透过暴力violence来维护生存。谁的拳头够大,谁够狠,存活和成功的几率就越好。 旧约写诗篇的古人,就活在这样的充满暴力的世界里。他们当时的环境,就好像现今活在伊拉克、叙利亚、非洲的平民百姓,终日遭受暴力攻击的威胁,随时丢命。古时代的暴君,逼害弱者的程度比现今的更严重,更普遍,更被视为是合理的。(看一下明朝锦衣卫的16章刑讯逼供法就吓死人啦!)今早忏悔诗,诗篇143的作者,就处在这种惊心动魄的大环境中。诗人的祷告,却让我们看到他在遭遇暴行逼害时,所持守的心态,与当时一般古人的思维迥然不同。这样的思维,显示了他对自己所信奉的耶和华神的认知。也显示了他如何藉着信仰面对自己的仇敌和恶劣处境。 让我们一同来念诗篇143。 1 耶和华啊!求你听我的祷告,留心听我的恳求, 凭你的信实和公义应允我。 2 求你不要审判你的仆人,因为凡活着的人,在你面前没有一个是义的。 3 仇敌逼迫我,把我压倒在地,使我住在黑暗之处,像死了很久的人一样。 4 因此我的灵在我里面软弱,我的心在我里面战栗。 5 我追念以往的日子,默想你的一切作为,沉思你手所作的。 6 我向你伸出双手,我的心渴想你,好像干旱的地盼望雨水一样。(细拉) 7 耶和华啊!求你快快应允我,我的心灵已经衰竭,求你不要向我掩面,免得我像那些下坑的人一样。 8 求你使我清晨得闻你的慈爱,因为我倚靠你。求你指示我当走的路, 因为我的心仰望你。 9 耶和华啊!求你救我脱离我的仇敌,我往你那里藏身。 10 求你教我遵行你的旨意,因为你是我的 神;愿你至善的灵引导我到平坦的地。 11 耶和华啊!求你为你名的缘故使我存活,按着你的公义把我从患难中领出来。…
主耶稣升天之后,门徒在地上建立教会。两千多年了,教会总是面对一个严重的挑战。就是“假教师” 的存在和诱骗信徒。当年的使徒彼得,因为这个缘故,用两封封书信来给众信徒,提醒他们要警醒,提防受骗。 让我们看一看彼得如何形容这些“假教师”。今早的经文是彼得后书2:1-3 1 从前在人民中,曾有假先知出来;照样,将来在你们中间,也必有假教师出现。他们偷偷把使人灭亡的异端引进来,甚至否认那曾经买赎他们的主,迅速地自取灭亡。2 许多人会随从他们的淫行,因此真理的道,就因他们的缘故被人毁谤。3 他们因为有贪心,就用捏造的话,想在你们身上图利;惩罚他们的,自古以来就没有松懈;毁灭他们的,也不会打盹。 1. 在我们当中 首先,假教师不轻易被信徒辨认。因为他们不是外人,而是在信徒当中。既然他们早已称自己是“基督徒”,并在我们当中,一般人不会对他们存戒心。彼得指出,假教师自古以来都有。旧约以色列时期就有假先知欺骗百姓。他们称自己是耶和华神的先知,但其实所说的话都不出于神,而是出于自己。今日的教会,也有同样的教牧、宣教士、神学教授、教会领袖。他们在教会圈子里被赋予教导信徒的职责。可是他们所教导的,不是出于神的真理,而是出于自己的歪理。 2. 偷偷引进异端 假教师使用耶稣的名义进行传教和教导,宣讲的却是自己的主见想法。他们并不光明正大进行,而是“偷偷引进”,似真似假,迷惑了有心要跟随耶稣的人。彼得形容他们的教导为“使人灭亡的异端”。这是很严重的指责。原来,假教师所倡导的,并非一些无关痛痒的教训,而是与福音背道而驰的价值观。若信徒很认真去执行这些教导,他们的言行举止、生命导向和目标,将不会再反映属神、属基督的本质。这样的教导,最终使人堕落,走向灭亡。 3. 否认救赎主 假教师的教导错在那里?彼得指出,他们否认了“曾经买赎他们的主人”。意思就是,他们否认耶稣对他们生命的主权。当时,信徒都把耶稣视为自己生命的主宰。因为他们真正认清耶稣是谁,是那位能够拯救他们,救赎世界的独一真神。所以他们义无反顾将自己完全交给耶稣。这里用“主人”是很独特的。在当时希腊罗马帝国背景,奴隶制度是普遍的。仆人属于主人,是主人的产业。当另外一个人为仆人赎身,这个人就成为仆人的新主人了。耶稣是门徒的“主人”。表示耶稣绝对有权向门徒提出要求。主人的任何要求,门徒必定遵行,绝不退缩。门徒的任何选择,都以主人为首要和优先考量。 今天,很少基督徒如此做决定。很多时候,我们不把神当最重要首要的。上帝不是我们的“第一”。无论是选伴侣、找工作、如何安排时间节目、如何消费用钱等,先是“自己”和自己的意愿“第一”,神排最后。在开始恋爱和约会时,多少信徒会认真思考为何一定要选择基督徒的伴侣?在奉献的态度上,多少人是看有没有“剩出来”的财务,有才拿出来奉献?还是先按时将该奉献的数目分别出来,“剩余”才是属于自己,按自己所好使用?也有信徒不把主日崇拜或参与侍奉的时间预先和优先分别出来。一旦忙起来,或有其他节目,就毫不犹豫的选择先放弃参加崇拜、灵修时间、小组聚会、侍奉的机会。 4. 吸引人的教导—许多人随从他们 假教师否认了耶稣是我们生命最终的主宰。假教师的论点是:信耶稣得救,等于获得完全的自由。他们告诉信徒,既然神会在恩典里赦免你们所犯的一切恶行,那你们大可为所欲为,不必顾虑后果。他们大肆宣扬神的恩典,却不提神的审判。他们没告知信徒,有朝一日,众人都必须面对神,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向神交代。因为没提到将来要面对的审判,所以假教师的教导很吸引人。许多信徒都转而随从他们。 这种“不必为后果负责”的态度,导致跟随者放纵私欲,放荡过活。假教师一方面使用耶稣的名义教信徒,另一方面私生活无节制:他们行淫行骗,欺压软弱无知的人。假教师言行不一,台上说一套,台下在一套,虚伪的人。 5. 为了私利 是什么促使假教师如此做呢?彼得指出是他们的自私和贪婪。他们并不是误解了主的教训。而是抓住众人的弱点,为自己图谋利益。一般人的弱点有哪些?某种程度上,也是出于贪婪、私欲、惰性。人总期望以最少的赚取最多。总爱用最快捷的方法处理问题。总期盼自己的欲望得满足。假教师抓住人的弱点,利用宗教的美好名声,为自己建立许多跟从者来尊敬拥戴自己、从他们身上得到名分地位、赚取金钱等。既不必为自己所教的和所做的负责任,又能够名利双收。 贪婪的本性,与福音的价值观完全不符合。参考1:1-11彼得提醒我们,耶稣的福音是要我们“脱离世上因私欲而来的败坏,分享神的本性”(1:4)。他勉励信徒,要结出圣灵的果子,努力让生命增长成熟。这些果子包括:信心、节制、忍耐、仁爱等。 贪婪的心与属神的生命果子背道而驰。我们必须能够分辨,贪婪与“上进心”是有所不同的。上进心是积极和建设性的,为自己和群体追求进步。贪婪的心却是“损人利己”:出于自私,贪得无厌,不知足,不知感恩。为了让自己胜出,选择不择手段,不顾及他人的安危,甚至牺牲群体利益。今早的信息,若忘了许多要点,至少务要记住这个:不可贪婪。这个罪恶之根源,要依靠圣灵的帮助,努力除去。让感恩和知足的喜乐充满我们内心。 6. 结局是毁灭 以贪婪为导向的生命,最终导致人步入毁灭。不只是跟随的人,甚至假教师们也最终会面对神的审判。正因为结局是如此,使徒彼得苦口婆心劝勉信徒一定要警惕,分辨真假教师,不要追随害人害己的教导。这样的生命,无论是个人或群体,都不荣耀神,反而让福音蒙上坏名声。主耶稣曾经说:我们若彼此相爱,众人就知道我们是主的门徒了。相反的,当我们称自己是基督徒,却为了私欲而彼此利用、伤害他人,只会让人看清我们的虚伪,让神的名蒙羞。 假教师误导的严重后果…
昨天是新加坡国庆日。举国上下齐心庆祝建国49年。感谢神祝福我们的国家。愿神继续保守我们家园,让国家平安,国人和谐、幸福。 回顾牧师们前三堂讲道的教导 这几个月,教会都在查考彼得写的书信。在小组里也有深入的探讨。我在主日信息听了3堂。第一堂,晓晖牧师用了孩童在面对前后两个棉花糖的挑战,比喻我们活在当下的状况和心态:一方面有神确实的应许,另一方面仍旧在等待应许的完全实现。 第二堂,长安牧师强调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是谁:我是谁?。因为,您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将影响您在这“等待”的期间,会有怎么样的回应。牧师提醒我们,身为耶稣的门徒,我们的确实身份是神所挚爱、重价救赎的儿女。我们学习以这个身份在世上过每一天,效仿主耶稣的生命。(新加坡海军部队,JASON CHEE去年工作以外,失去双脚和左手臂。一年之后,今年6月,他回返军队工作。他说,“不过身体外形如何,即使现在是坐轮椅工作,我清楚知道自己还是军人。我的职责就是保卫国家新加坡。”当我们明确意识自己的身份,会影响我们如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处境。) 第三堂,晓晖牧师用了教会某些弟兄们爱钓鱼的真实经历,形容我们对美好未来的热爱和期待,会如何带领我们活在等待的当儿,能够继续秉着热忱和喜乐度过,甚至是患难痛苦的日子。这三堂所强调的,我们对未来的认知和期待,会影响我们对现今的心态。但另一方面,改变我们如何处理现今的问题,也包括我们对过去的认知和体验。(是的。新加坡建国49年。我们对自己的建国历史,包括历史包袱,前人的贡献和历史,不能不清楚。即使是后来选择宣誓成为新加坡公民的外来朋友,也必了解我国走读的路。建国一代的配套优惠卡,你们都拿到了吗?) 使徒彼得在写这封书信来勉励信徒的时候,清楚交代了这点。今天早上的信息就着重说明信徒的“过去”是什么。 我的言行举止,由什么来引导和激励? 今早的经文是彼得前书1:20-21。其实,原文希腊文 17-21节是一整句话,很长的句子。有位学者说,这5节经文完整表达了彼得在整本书信所要说的,甚至是正个基督教信仰内容的摘要。我把整段列出来。 17 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过你们寄居的日子; 18 因为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先传下的妄行,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 19 而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就像无瑕疵无玷污的羊羔的血。 20 基督是在创立世界以前,是神所预知的,却在这末后的世代才为你们显现出来。 21 借着他,你们信那使他从死人中复活、又给他荣耀的神,叫你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于神。 很多时候,我都听人说,“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都是叫人做好人。” 我在巴士车上听两位妇女对话。其中一个说:“我老公问我,为什么你信耶稣之后那么忙?其他宗教都没有。”我说:“都一样啦。哪,就好像你们信佛的一样。最重要是要投入!投入!他们叫你参加什么活动都要出席!尤其是小组,一定要参加的!你们佛教的也是这样,是不?”真的吗?别人是这么看待基督徒的生命吗? 不可能的。不可能所有宗教都一样的。或许,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有相识。但是背后的缘由、动机、推动力肯定都有所不同。我们每个人所展现的品行,所体现出来的行为,其实都出于选择。而我们所相信所持守的信念和价值观往往就是我们做决定的考量。(譬如:新加坡公民共同的信念,就包括要团结一致:不让种族、言语、宗教分裂国人;就是要建设公正和平等的社会;要民主;要为国人的幸福、国家的繁荣而共同努力.) 那么,身为耶稣门徒信,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是什么?信徒的言行,与我们所相信耶稣是谁、相信神是怎么样的神,是紧紧相连的。越认识神的人,会越认真对待神和对待生命。这样的人会按神的旨意而活。在17节里,彼得如此形容神:他是那位我们称为父亲的,也是按个人行为审判我们的主宰。这让我们看到,神一方面是满有慈悲怜悯 ,另一方面也是执行公义的审判者。彼得劝勉信徒,正因为神是如此的神,我们当以敬畏神的心态,度过每一日。靠着神的恩典与力量,将自己分别为圣,过得胜的生活。 耶稣是谁? 今早的经文20-21节,彼得用了不少篇幅来形容耶稣基督,并耶稣与神、与我们信徒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让我们一同来读、来明白。 (一) 基督是神在创立世界以前所预知的 这里指的预知,就是本来就在计划里,是计划的一部分。表示一切都在神的安排中。就是说,基督教的历史,并非2000年,而是在宇宙、历史之前。神在创造世界之先,就已经知晓将会发生什么事。包括,在创造人之前,就知晓人最终会违背神的戒命,选择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神的旨意,离弃神,犯罪堕落。就是说,在罪恶还未进入世界,还未捆绑人性之先,神就已经预备了救赎的道路。的确,在神的创造里,世人后来胜不过罪恶。这并不是神的失误或疏忽,而是神原本就知晓这局面会发生。但神仍然继续进行他的创造,并在永恒里,为人预备了救赎。这救赎计划,透过耶稣基督在世上所成就的一切而完成。…
Introduction The psalm invites people of God to worship God. In short 11 verses, it gives the reasons for why we worship God, and how. What worship is pleasing and…
Every organization, society and community needs to reform itself continually. Every individual too. After doing things for a prolonged period, it is needful to step back and evaluate whether our…
China has four beauties – Xi Shi, Zhao Jun, Diao Chan and Gui Fei. Israel’s history also has her beauties and their stories – Sarah, Rebecca, Rachel and Esther. The…
Readings: 1. Gary M. Burge, The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 The Letters of John (Zondervan, 1996). 2. Marianne Meye Thompson, The IVP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Series: 1-3 John (IVP, 1992). 3….
Have you ever made a promise that you later regret? Well what did you do about it? Break it or fulfill it? 1. Why vow? In the first place, why…
这几个月,华英崇拜的讲台信息讲师士记。华语崇拜由长安牧师讲上帝的国度。今天早上,我分享一个有关上帝国的比喻,是主耶稣讲的。让我们一同来读经,路加福音15:11-31。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里头提到三个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神与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人读后,往往很快就把目光焦点放在小儿子身上。甚至一些圣经为这段经文加了个标题:浪子回头。 这小儿子也太不懂事了。和许多时下的人一样,他渴慕追随快乐。但显然的,他并不知道真正的幸福是什么,该如何达到。他要按自己的方式追寻。对他而言,最直接就是争取自己的自由,摆脱对“家”的责任,脱离开父亲的爱护。 他 把即时的物质享受,看得比父亲的感受更重。就对父亲说,“请你把我应得得家业分给我。”他指的是父亲的遗产。是父亲死后,再也用不着,才分给孩子们的。小 儿子如此说,其实是表示对父亲说,你去死吧!让我快点儿继承我那份产业。父亲若真把产业都给了孩子,自己要靠谁、靠什么过活? 这样的要求实在伤了父亲的心。却让我们见证了父亲对孩子们那不可思议的爱与宽容。父亲竟然就照办了。他没有发怒,或赶紧冻结自己的资产,也没有与儿子脱离关系,把儿子从遗嘱中删除。他就把儿子要的给了他。 小 儿子带着自己的资产,走出家,离弃了父亲。结果却迷失了自己,找不着生命的方向。他一下子把钱财资源花光,而且尽花在那些毫无意义与价值的事物上:吃喝玩 乐。真是败家子。钱用完了,就狼狈落魄,还要进行一些不光彩的工作。注意,对耶稣时代的犹太人,猪是最可恶不洁净的牲畜。他们情愿死也不要与猪共处。小儿 子沦落到去饲养猪,甚至吃猪吃剩的饲料,是非常凄凉可耻的。 一日,小儿子醒悟过来。他想到父亲和大哥还在家里。那里显然够吃够用,又有安逸 的居所。何苦呆在这里干这样的活儿?于是小儿子动身回家。他是真心知错悔改了吗?他回家是因为领悟到父亲对他的爱与思念,还是另有目的?这里没有清楚交 代。也许,儿子只图要脱离眼前的困境,期盼从父亲身上得到一些实际好处与帮助。若居心不良,或想再次谋取父亲留给大哥的另一半产业。 不管如何,败家子回家了。父亲和做大哥的有什么反应?20节让我们洞悉父亲的情怀。其实反映了上帝-我们的天父-对我们、对迷失灵魂的心怀。父亲并没有拒绝儿 子。虽然是儿子主动与他脱离父子关系,但这些日子以来,父亲非但没有恨他怪他,反而日夜牵肠挂肚,盼着他回心转意归家。盼到脖子都长了。结果,当儿子远远 出现,他就认出儿子。他不等儿子姗姗走到自己跟前,就第一时间飞跑过去。可以想像当时身边的仆人一定纳闷这老头子怎么那么不顾体面,尽失父亲应有的尊严, 象个傻子一样疯狂地奔跑。他也不等孩子先开口道歉,就张开双手把孩子拥如怀里,与他亲嘴。 父亲不嫌弃儿子的过去,不在乎儿子身上脏、有猪的污秽臭味。他不强求儿子为自己的过错做出什么补偿。更不置疑儿子这次回家的居心。别人看到的是一个没出息、不配的不孝子;应该为过错承受什么惩罚。父亲眼里看到的却是“我所爱的儿子,我失而复得的儿子。” 小儿子原本打算回家为父亲打杂干活儿,混口饭吃就满足了。没想到父亲为他披上最好的袍,把尊贵儿子的身份名分归给他。父亲竟然认回他,并为他大事铺张庆贺。 这 几个月,小组都在采用一套布道材料,叫做“关怀布道”。课本一开始就说这故事的中心不应该是prodigal son挥霍的儿子,而是prodigal God挥霍的父亲。因为真正过分奢侈的是父亲。他对儿子的宽容、接纳、大爱,实在不可理喻。太过剩、太过分啦!颠覆常理的爱,就拥挥霍prodigal来 形容上帝对人那毫不吝啬的爱。有谁会嫌自己领受的怜悯、包容、爱护、福气太多? 一家团聚,大快人心。故事若停在这里,只听到一半。耶稣讲天国的真理还没有说完。请听下去。 有 一个大哥,在田里勤奋干活。回家后知道败家子弟弟回来了,又见父亲非但不责备,还热情迎接他。他心中非常不满。到一地步他生气父亲,赌气不愿意进屋子去。 他不服气。为何弟弟不必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上任何代价,并且可以重新得回儿子的尊贵身份,再次分享和领受父亲的产业和祝福。他更不屑为何其他人那么高兴庆 祝。好象忘了他的存在。…
Introduction: Prose and Poetry Why would the bible writers bother to include Judges 5? Isn’t it a re-telling of what happened in chapter 4? Surely we are not going to…
This morning’s message talks about a new generation that replaces the old guards. They left a certain “legacy” to future generations. Every year, Sunday School holds a simple graduation cerem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