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h Us
+65 6223 5203
路加3:15 百姓期待基督的来临;他们心里猜测,或许约翰是基督。 16 约翰对众人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他解鞋带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 17 他手里拿着簸箕bo4ji,要扬净他的谷物,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 21 众百姓都受了洗,耶稣也受了洗。他正祷告的时候,天开了, 22 圣灵降在他身上,形状仿佛鸽子;又有声音从天上来,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爱你。” 今天的经文有三句关键的句子。我们一一来分析。第一句在十五节“百姓期待基督的来临。”这句很关键因为这彻底形容了当时的情境跟氛围。经文的百姓指的就是当时的犹太人。他们正活在罗马人的统治底下。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等待基督的来临。他们的祖先五百年前被巴比伦人灭国以后,经历了被放逐异乡的惨痛代价。一般的民族也许就此灭绝,历史也确实屡屡证实了许多民族经历了这样的结局,但犹太人却命运不一样。犹太人有先知如以赛亚提醒他们,他们的神是曾经带领他们出埃及的神。因为他们的神不一样,所以他们不至于消失。 以赛亚43:雅各啊,创造你的耶和华, 以色列啊,造成你的那位, 现在如此说: “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 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属我的。 2 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 你渡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 你在火中行走,也不被烧伤, 火焰必不烧着你身。 3 因为我是耶和华—你的 神, 是以色列的圣者—你的救主; 我使埃及作你的赎价, 使古实和西巴代替你。 4 因我看你为宝贝为尊贵; 又因我爱你, 所以使人代替你, 使万民替换你的生命。 5 你不要害怕,因我与你同在; 我必领你的后裔从东方来, 又从西方召集你。 6 我要对北方说,交出来! 对南方说,不可扣留! 要将我的儿子从远方带来, 将我的女儿从地极领回, 7 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人,…
【前言】 弟兄姐妹们,平安! 让我们一起祷告。。。 今天的经文讲的是一场审讯,耶稣的使徒们不顾犹太人公议会的禁止,在耶路撒冷公开地传扬耶稣,被捉拿起来审问。使徒们说,他们应该顺从上帝,胜于顺从人。 “顺从上帝,胜于顺从人”,常常被教会和信徒个人引用,支持在阻力中传福音、争取社会公义,这一类的行动。 大家听过这句话吗?没听过的请举手。。。 今天的信息还是属于我们教会“律法和十诫”的证道系列,我们会尝试在使徒们当时的处境中了解这句话的意思,然后来探讨“顺从上帝、胜于顺从人” 与现代信徒的关系。 【审讯的来龙去脉】 那时候呢,耶稣已经复活升天了,7天之后的五旬节圣灵降临,所有跟随耶稣的人被圣灵充满,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讲述上帝的作为。彼得当众讲论耶稣已经复活,祂就是上帝所立的主基督。在场的有3千人接受福音,归入教会。 接下来,使徒们在耶路撒冷造成了非常的反响。他们向众人传讲福音,医治病人,驱赶污鬼。引起了很多的关注,信主的人也越来越多。 犹太人的公议会坐不住了,前些日子,他们极力给彼拉多施压,杀害了耶稣。现在当然要禁止传扬耶稣复活,耶稣是上帝派来的救主。这样的信息指出公议会杀了无辜的人,与上帝为敌!于是,大祭司派人把使徒们都捉拿起来,关押在监牢里面。 神奇的转折发生,天使在晚上打开了监牢的门,救出使徒们,让他们继续到圣殿去传讲耶稣的真理。第二天早上,公议会要提审,才发现使徒们已经离开监牢,正站在圣殿里面教导百姓。于是,他们只得再次派人把使徒们捉来。当时支持使徒们的百姓一定很多,因为公议会派去的差役们都不敢用暴力,怕引起公愤,被百姓用石头打。 接着就出现了今天经文的一幕。使徒们被再次带到犹太人公议会面前,为首的大祭司问他们,为什么不顾公议会的禁令,还是到处传讲耶稣,定公议会的罪。 使徒们表明立场说“我们必须顺从上帝,胜于顺从人。” 他们并不是故意与公议会作对,或者传讲毫无根据的谣言。使徒们见证的,是亲自看见,亲身经历的:犹太人所敬畏的上帝,已经为耶稣平反。他从死里复活,被高举做元帅和救主,赐下了赦罪的恩典。 这段故事实在精彩!犹太宗教领袖和耶稣的门徒们,对耶稣的认识,竟然完全相反! 他们的见证和表现,天差地别! 【宗教权威的见证:无能为力】 犹太公议会的成员们,都熟读圣经,应该敬畏神、忠心服侍神,行公义,好怜悯,不谋求个人的私利。可是,他们却认不出来,耶稣是从上帝那里来的。 因为他们有敬虔的外表,却没有真正敬畏上帝的心。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权威、自己的利益。在耶稣公开服事的时候,他的教导、他的医治、他的怜悯吸引了很多很多的老百姓。犹太领袖们看到这个情形,感到他们的威信与影响力被动摇,利益被损害。就连彼拉多这个罗马总督都看出来耶稣没有罪,是被诬陷的。但犹太领袖们的私心远远胜过了对上帝的敬畏,根本不愿意去分辨耶稣说的话、做的事是不是出于上帝,一心要把祂除掉。 现在,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们禁止使徒们传扬耶稣的名。这些高高在上、大权在握的宗教领袖们,没有上帝的授权,也害怕失去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患得患失,只能心虚地恐吓对方。 【使徒们的见证:有理有据】 反观另一群没有任何身份地位的人,却理直气壮地坚持见证说,耶稣是上帝差来的救主!虽然他们被权柄犹太领袖们禁止。但领袖的命令与上帝的命令相违背,使徒们坚持顺从上帝的吩咐,坚持上帝的旨意比任何的人类群体的命令更有约束力。 因为他们所做的,是主耶稣的吩咐。 因为他们亲眼见到,亲身经历了,就这样地见证: 上帝已经有所作为:人所钉死的,上帝把他复活平反、高举 已死的耶稣(公会的某些成员对此事该受到责备)不再是死的,而是活的,因为他已经被以色列的上帝复活和高举。上帝已经给予耶稣尊荣,“高举他……作为『领袖 Leader』和『救主 Savior』”, 这不仅仅是为了平反一个被不公正处决的义人,这也是上帝对以色列施行的怜悯。因为耶稣随时准备“给予悔改”和“罪得赦免”。…
Introduction Today is Pentecost Sunday in the Church Calendar. We commemorate God giving us His Holy Spirit on this day. Overview God will Give His Spirit to All Believers [1:4-5]…
今年,我们通过讲台以及小组讨论来查考罗马书。如果要更好地明白其中的内容,我们就要尽可能了解当时的处境。今年,我就和至立长老搭档,负责介绍罗马书的写信人,也就是保罗。通过使徒行传9章,我们认识了保罗的信主过程。更重要的是过后,保罗对于传福音的热忱。路加有记录:28 于是扫罗在耶路撒冷和门徒出入来往, 29 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论辩驳。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我们所认识的保罗:纵然常常被误会,纵然时不时就活在危难之中,但是保罗对于传福音的信念始终是没有改变的。我们今天要看的经文使徒行传28章,也是一样的情景。 保罗在罗马书曾经对罗马信徒这么说:Romans 15: 20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 23 但如今在这里再没有可传的地方,而且这好几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时候,可以到你们那里。 24 盼望从你们那里经过,得见你们,先与你们彼此交往,心里稍微满足,然后蒙你们送行。 罗马教会其实并不是保罗本身建立的教会。不过,他们在保罗的宣教策略上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罗马帝国在东边的省份几乎都已经有了其代表性的教会。但是像西班牙这些西边地区还不算是“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所以保罗当然很希望往西去宣教。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而保罗的宣教西游记就肯定必须经过罗马。偏偏此时罗马就像是火焰山。本来嘛,不管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当然会有基督徒和非信徒之间的分裂。但是,当时最浓的火药味却是在犹太信徒和外邦人信徒之间的纷争。其中的分歧点也都是神学上几个非常基要却又非常难搞的课题。比如说当时的犹太教和耶稣究竟什么关系?又或者外邦人和犹太传统什么关系?救恩和信徒生活又是什么关系?在这些课题上,保罗作为一个在迦玛列门下,按着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Acts 22:3),又热心侍奉神的犹太人,是当然的神学先锋。保罗每到一个地方,他的神学水平都是可以直接跟当地犹太宗教领袖讨论与争辩的那种。新约其中最早的书信,加拉太书,就是保罗以文字的方式处理这些课题。可以想象,其中的论述或许都已常常被正方反方用来彼此攻击。保罗的宣教西游记也许还真的过不了罗马这个火焰山。不管是敌人还是主内弟兄都想利用他,分一杯羹,咬一块肉。 难怪彼得会这样地提醒他的教会:2 Peter 3: 15 就如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照着所赐给他的智慧写了信给你们。 16 他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讲论这事。信中有些难明白的,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就自取沉沦。 有句话说: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是值得争取的东西。(Anything worth having is worth fighting for) 我们的福音,就是这种值得拥有,又值得争取的东西。如果要抗衡异端邪说,就得用正道去辩驳。保罗是亲眼看见复活的主耶稣的见证人。他的辩驳能力,除了犹太教还包含了这个属灵经验。彼得提醒教会:18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3:18)保罗的书信,罗马书就像一把铁扇,兴起了一股‘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的旋风,但愿能够扑灭这个火焰山。让保罗在罗马能够得到一个往西宣教宝贵的支援站。 但是,大约过了三年,当保罗终于来到罗马的时候,却已经是一个囚犯的身份。出门都有问题,更谈不上往西宣教了。保罗以这样的境况,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出生地罗马。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保罗的心情。如今绑手绑脚的,地位处境又如此潦倒狼狈不堪,凭什么资格来消灭火焰山呢?三年前的愿望看来难以实现了。此时的保罗,可以称他是‘壮志未酬’吗?我希望从今天的经文找到答案。Acts 28: 14 在那里遇见弟兄们,请我们与他们同住了七天。这样,我们来到罗马。 15 那里的弟兄们一听见我们的信息,就出来到亚比乌市和三馆地方迎接我们。保罗见了他们,就感谢神,放心壮胆。 亚比乌市离罗马城65公里,三馆离罗马城50公里。这样的形容法表示至少有两批地弟兄们在这两处等待,接待他,也千里迢迢地伴随他进入罗马城。保罗二十多年的宣教之旅虽然波折重重,但是途中总缺少不了处处弟兄姐妹的恩典。但是这次的迎接却意义重大。因为在那种神学议论纷纷的时代,这次的迎接代表了罗马信徒肯定了他的福音。就算他如今是囚犯,他们肯定了他的属灵领袖身份。难怪“保罗见了他们,就感谢神,放心壮胆。” 也难怪过后,保罗告诉腓利比教会:Philippians 1: 12 弟兄们,我愿意你们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兴旺, 13 以致我受的捆锁在御营全军和其余的人中,已经显明是为基督的缘故; 14 并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锁就笃信不疑,越发放胆传神的道,无所惧怕。 在保罗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壮志未酬’。他的捆锁反而成为了他的力量。而这个胆识,我觉得跟罗马会友的热情接待很有关系。而因为有了这样的定心丸,保罗就要处理那最棘手的麻烦事:犹太人的问题。我们继续来看故事发展。 Acts 28: 16 进了罗马城,保罗蒙准和一个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处。17 过了三天,保罗请犹太人的首领来。他们来了,就对他们说:“弟兄们,我虽没有做什么事干犯本国的百姓和我们祖宗的规条,却被锁绑,从耶路撒冷解在罗马人的手里。 18 他们审问了我,就愿意释放我,因为在我身上并没有该死的罪。 19 无奈犹太人不服,我不得已,只好上告于恺撒,并非有什么事要控告我本国的百姓。 20 因此,我请你们来见面说话。我原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这链子捆锁。” 21 他们说:“我们并没有接着从犹太来论你的信,也没有弟兄到这里来报给我们说你有什么不好处。 22 但我们愿意听你的意见如何,因为这教门我们晓得是到处被毁谤的。”…
If you recall from our passage last week, the ministry of Paul in this city was off to a very good start. In verse 42, 42 As Paul and Barnabas…
I recently heard a fascinating story about a shopkeeper. This shopkeeper needs a large sum of money on the first Monday of every month, perhaps for his rent, his inven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