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By Combined 联合

弟兄姐妹平安。圣诞节快乐。我们讲台上接下来会按着马可福音再次来认识耶稣。马可福音没有记载耶稣诞生的故事。但是这并不表示耶稣是突如其来的出现。耶稣是确实地诞生在一个历史时代之中。他进入了一个民族,也必然接受了其中的传统和文化。他当然也免不了必须承载这个民族的历史包袱。换言之,耶稣的诞生使他成为了一个历史性角色。这样的认知是非常关键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有时我会突发奇想。耶稣真的选错时间诞生了。耶稣如果诞生在这个时代,那多好。就好比英国威廉王子的两个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社交媒体简直是时时刻刻地追踪每一个成长过程。耶稣的诞生和成长如果也有这样的媒体报道,然后又有社交网站的广泛流传,那种传播效果可想而知。约瑟和玛丽亚只要定时在脸书上更新消息,那我们传福音只要帮忙转载消息就可以了。但是,耶稣诞生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些消息,所以你发觉福音书关于圣诞的讯息也不多。我们甚至连耶稣的样貌也完全不知道。更重要的,其实应该是耶稣的诞生对于当时候的犹太人的意义是什么。今天,当我们庆祝圣诞节,我们首先就得明白耶稣的出现在当时候的意义。然后,我们才能明白从这样的意义对于我们的意义又是什么。 马可福音1:1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头。这样短短一句话可以说是把耶稣的诞生和马可写作的心意充分表达了。‘神的儿子’就能让你联想到以色列百姓,神的子民。神的儿子也包括神所造的世人,以亚当为代表性的一个人。‘基督’就能让你联想到神所恩膏的人。也就是神所亲点呼召,赋予能力,来完成所托付使命的人。‘福音’就是好消息,而大多数时是指神拯救他的子民。但最精彩的是‘起头’。这就让你联想到创世记,神要再次行动了,从黑暗、混沌、空虚中带来光明、次序、和丰盛。这样一联系起来,你对耶稣这个人物就会充满期待。因为你知道,神要通过这个人动工,他要为他的子民带来拯救。 什么是拯救?什么是福音?什么是好消息?这个问题对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答案。如果你破产,资金就是好消息。如果你重病,医治就是好消息。如果你绝望,希望就是好消息。在马可福音里面,我们会看到耶稣如何一一对症下药。但是,对于整个以色列民族,他们绝对有民族性所需要的好消息。而最关切的,就是他们和神的关系。因为只要这个关系能够复合,民族的复兴,民族得荣耀,这都是随之而来必然的事了。马可的福音是:耶稣本身就是好消息。而马可的表达方式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借用以赛亚书。马可让我们看到先知以赛亚所应许的好消息和拯救,在耶稣身上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降临节灵修材料是用以赛亚书来预备大家。第二个表达方式,马可借用了诗篇。马可引用了诗篇2、22、49、110、118。今年的圣诞节,我希望学习马可,同样借用诗篇118,把这个好消息带给大家。 Psalm 118: 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2 愿以色列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3 愿亚伦的家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4 愿敬畏耶和华的说:“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5 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我,把我安置在宽阔之地。 6 有耶和华帮助我,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7 在那帮助我的人中,有耶和华帮助我,所以我要看见那恨我的人遭报。 8 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人。 9 投靠耶和华,强似倚赖王子。 10 万民围绕我,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11 他们环绕我,围困我,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12 他们如同蜂子围绕我,好像烧荆棘的火必被熄灭,我靠耶和华的名必剿灭他们。 13 你推我,要叫我跌倒,但耶和华帮助了我。…

Read More

你是用重价买来的,好好活!You were bought with a heavy price, live well!

By Mandarin 中文

前言 莫索尔斯基有一部钢琴组曲叫《图画展览会》,这是他在看一次画展后,把看过的十幅画用音乐表达出来。其中一幅画是《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在弦乐器的齐奏中,仿佛看到一个威风凛凛、傲慢的胖犹太人;在加弱音器的小号声音中,仿佛看到一个害怕得瑟瑟发抖,瘦小的犹太人。这段音乐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富人、穷人两个犹太人的形象和心理。反映出当时典型的社会状况。也正是诗篇49篇所要表达的社会情形。当时的犹太社会,富人依杖自己有钱有势,欺压穷人。而穷人备受欺压,患难四面环绕着他们,他们感到很惧怕。 针对这种状况,诗人说出了他对财富的洞见。 一、经文诠释 在6-9节诗人说,你们这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却无法赎买生命。你也无法拎着一个钱袋,来在上帝面前夸口说,“上帝,我来用这袋子里的钱买一个弟兄的生命,叫他一直活着,不要死去。”上帝会说,“你的袋子里的钱可以买很多东西,可单单不能买生命,因为生命的价值极其宝贵,所以生命的赎价极贵,不是你能承担的。”也就是说,钱再多,也买不来生命,用钱无法解决人必死的终极命运。 10节,诗人接着说,无论你是聪明的人,还是愚拙的人,都和动物的命运是一样,都会死的。而且死时,你有再多的财货都要留给别人。只是有人心里思想,要将自己的家室,住宅留到万代,永远长存。有人想自己留名,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地产,被后人纪念,名垂千古。传道书(Ecclesiastes)的作者与诗人有相同的感受,不过他说得更刺骨,18-21节,他说【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19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 21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分。这是虚空…】 诗人在12节进一步指出,人固然终身劳碌,【但人的尊贵不能长久,如同死亡的畜类一样。】17节说【他死的时候,什么也不能带去,他的荣耀不能随他下去。】18-19节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自夸为有福,但他死后,必归到他祖宗那里,永不见光。也就是说,死了 就是死了,人死的时候,将他生前的财富和他自己的生命完全分开了。无论你曾经有多少财产、家室、住宅,人的尊贵和荣耀只是一时的,不会长久,都会随着死而过去。 看着人必死,人的财富也会过去的虚空,诗人在15节给出盼望之光,他说,【神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因祂必收纳我。】8节指出,【且赎我们生命的价值极贵。】 那么,神用什么来赎买我们的生命?付出这昂贵的代价? 二、耶稣的生命就是昂贵的赎价 我们知道,神用生命来换生命。神用祂自己亲生儿子的生命来赎买我们的生命。耶稣本是那最尊贵的、最荣耀的与上帝同等的。神付出耶稣的生命,这昂贵的代价,来换我们的生命。/ 他来到人间,与我们同住,同在,要和我们一样死了,可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上帝又让他活过来,坐在上帝的右边。/ 这昂贵的生命代价是上帝自己付的,/这昂贵的生命代价也唯有上帝自己能付得起。/这昂贵的生命代价只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我们死去活来,这就是上帝对我们的救赎。/祂使我们摆脱了必死的命运,踏在耶稣的身体代价上,走上死去活来的生命之路,与上帝昔在、今在、永在,永远在一起。 三、应用 1.【留心听】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Materialism)的世界里,我们的眼目被琳琅满目的各种物质所吸引,很少关注我们的生命本身。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思想,我们是上帝用昂贵的赎价赎回来的生命,上帝看我们为宝贵,所以我们需要珍惜我们自己的生命,生命比物质更贵重。 今天,我们不断购买着升级换代的智能手机(smart phone)、新加坡越来越多的越野车和法拉利车在街上行驶,人们开玩笑说,他们开着一栋房子:)、我们花钱去最享受的地方去旅行。这是一个注重富有和先进的时代。拥有很多东西会让人很羡慕。很难说,我们不想要别人所拥有的东西。其实何止是我们这个时代,诗人时代的一些犹太人也过着这样富足的生活,贫富差距也相当大。只是他们的物质玩具与今日的我们有所不同。我们在比较名车、名房的时候,他们是在攀比谁家的马和牛多,谁家的地多,仆人多。在社会炫富、夸富的一片嘈杂声中,诗人呐喊,叫人们【留心听】:【万民啊,你们都当听这话!世上一切的居民,无论上流下流,富足贫穷,都当留心听!我口要说智慧的言语;我心要想通达的道理。】 在结尾诗人总结他的洞见,在尊贵中要醒悟,否则就像死亡的畜类没有两样(20节)诗人没有讲人不能享受劳碌所得的,而是要让人在尊贵和富足中醒悟:富人不必自夸,因为人必死,人的财富荣耀都会过去。穷人也不要惧怕,因为欺压他们的富人,他的荣耀也只是一时而已,不能长久。最重要的是神必用极贵的赎价买回敬畏祂的人的生命,必救赎祂的子民脱离死亡。 今日社会,我们往往为了追求金钱、地位、名誉而不惜丧失自己的生命,而耶稣是为了拯救我们的生命,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马可福音8:36节说,【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2. 不要为了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 1)赔上自己的生命,包括赔上健康。 几个月前,看到一则报道,是有关30、40多岁的高级管理人员猝死的报道。有好几位在半夜因着伏案赶第二天的会议报告,坐在椅子上猝死,有些是心脏病突发。作者呼吁,千万要谨防【又一个高管倒下了。】从医学上讲,半夜人的身体应处于休息状态,若执意要工作,抵抗力和免疫力都不在最佳状态,容易引发疾病。俗话说,【年轻的时候拼的是体力,年老的时候拼的是资历。】可现在的状况是,人年轻的时候,因长期过度加班工作,都无法拼体力了,拼不过就有生命危险了。再加上各种焦虑症、忧郁症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的身心灵健康,自杀事件是有发生,其中年轻人,中老年人都有。 因此,我们要【醒悟】,不要为了赚得全世界,而赔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赔上自己的生命,也包括赔上道德。 前几天和一位超市的年轻收银员朋友聊了一会,她说,自从中国假奶粉事件以后,各大新加坡超市的货架上,一夜之间就将各类中国奶粉全部下架。在追求物质富有的时代,商家为了追求物质利润,不惜丧失基本的人性道德底线。当看到那么多的妈妈失去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反思,过度追求物质利益,也不能以丧失生命为代价,基本的道德操守必须要有。我们基督徒中也有很多从事商业的,在产品的成本节省,市场的如实推广等方面,不得不权衡利弊,面临多方面挑战。作为基督徒,希望我们在做一些商业决策或实战时,道德底线,诚信度等都方面都能禁得起考验。不要为了赚得全世界而赔上了自己的道德。求主帮助。…

Read More

你是用重价买来的,好好活!You were bought with a heavy price, live well!

By Bilingual 双语

前言 莫索尔斯基有一部钢琴组曲叫《图画展览会》,这是他在看一次画展后,把看过的十幅画用音乐表达出来。其中一幅画是《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在弦乐器的齐奏中,仿佛看到一个威风凛凛、傲慢的胖犹太人;在加弱音器的小号声音中,仿佛看到一个害怕得瑟瑟发抖,瘦小的犹太人。这段音乐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富人、穷人两个犹太人的形象和心理。反映出当时典型的社会状况。也正是诗篇49篇所要表达的社会情形。当时的犹太社会,富人依杖自己有钱有势,欺压穷人。而穷人备受欺压,患难四面环绕着他们,他们感到很惧怕。 针对这种状况,诗人说出了他对财富的洞见。 一、经文诠释 在6-9节诗人说,你们这些倚仗财货,自夸钱财多的人,却无法赎买生命。你也无法拎着一个钱袋,来在上帝面前夸口说,“上帝,我来用这袋子里的钱买一个弟兄的生命,叫他一直活着,不要死去。”上帝会说,“你的袋子里的钱可以买很多东西,可单单不能买生命,因为生命的价值极其宝贵,所以生命的赎价极贵,不是你能承担的。”也就是说,钱再多,也买不来生命,用钱无法解决人必死的终极命运。 10节,诗人接着说,无论你是聪明的人,还是愚拙的人,都和动物的命运是一样,都会死的。而且死时,你有再多的财货都要留给别人。只是有人心里思想,要将自己的家室,住宅留到万代,永远长存。有人想自己留名,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地产,被后人纪念,名垂千古。传道书(Ecclesiastes)的作者与诗人有相同的感受,不过他说得更刺骨,18-21节,他说【我恨恶一切的劳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劳碌,因为我得来的必留给我以后的人。19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谁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劳碌所得的… 21有人用智慧、知识、灵巧所劳碌得来的,却要留给未曾劳碌的人为分。这是虚空…】 诗人在12节进一步指出,人固然终身劳碌,【但人的尊贵不能长久,如同死亡的畜类一样。】17节说【他死的时候,什么也不能带去,他的荣耀不能随他下去。】18-19节说,他活着的时候,虽然自夸为有福,但他死后,必归到他祖宗那里,永不见光。也就是说,死了 就是死了,人死的时候,将他生前的财富和他自己的生命完全分开了。无论你曾经有多少财产、家室、住宅,人的尊贵和荣耀只是一时的,不会长久,都会随着死而过去。 看着人必死,人的财富也会过去的虚空,诗人在15节给出盼望之光,他说,【神必救赎我的灵魂,脱离阴间的权柄,因祂必收纳我。】8节指出,【且赎我们生命的价值极贵。】 那么,神用什么来赎买我们的生命?付出这昂贵的代价? 二、耶稣的生命就是昂贵的赎价 我们知道,神用生命来换生命。神用祂自己亲生儿子的生命来赎买我们的生命。耶稣本是那最尊贵的、最荣耀的与上帝同等的。神付出耶稣的生命,这昂贵的代价,来换我们的生命。/ 他来到人间,与我们同住,同在,要和我们一样死了,可和我们不一样的是,上帝又让他活过来,坐在上帝的右边。/ 这昂贵的生命代价是上帝自己付的,/这昂贵的生命代价也唯有上帝自己能付得起。/这昂贵的生命代价只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让我们死去活来,这就是上帝对我们的救赎。/祂使我们摆脱了必死的命运,踏在耶稣的身体代价上,走上死去活来的生命之路,与上帝昔在、今在、永在,永远在一起。 三、应用 1.【留心听】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Materialism)的世界里,我们的眼目被琳琅满目的各种物质所吸引,很少关注我们的生命本身。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思想,我们是上帝用昂贵的赎价赎回来的生命,上帝看我们为宝贵,所以我们需要珍惜我们自己的生命,生命比物质更贵重。 今天,我们不断购买着升级换代的智能手机(smart phone)、新加坡越来越多的越野车和法拉利车在街上行驶,人们开玩笑说,他们开着一栋房子:)、我们花钱去最享受的地方去旅行。这是一个注重富有和先进的时代。拥有很多东西会让人很羡慕。很难说,我们不想要别人所拥有的东西。其实何止是我们这个时代,诗人时代的一些犹太人也过着这样富足的生活,贫富差距也相当大。只是他们的物质玩具与今日的我们有所不同。我们在比较名车、名房的时候,他们是在攀比谁家的马和牛多,谁家的地多,仆人多。在社会炫富、夸富的一片嘈杂声中,诗人呐喊,叫人们【留心听】:【万民啊,你们都当听这话!世上一切的居民,无论上流下流,富足贫穷,都当留心听!我口要说智慧的言语;我心要想通达的道理。】 在结尾诗人总结他的洞见,在尊贵中要醒悟,否则就像死亡的畜类没有两样(20节)诗人没有讲人不能享受劳碌所得的,而是要让人在尊贵和富足中醒悟:富人不必自夸,因为人必死,人的财富荣耀都会过去。穷人也不要惧怕,因为欺压他们的富人,他的荣耀也只是一时而已,不能长久。最重要的是神必用极贵的赎价买回敬畏祂的人的生命,必救赎祂的子民脱离死亡。 今日社会,我们往往为了追求金钱、地位、名誉而不惜丧失自己的生命,而耶稣是为了拯救我们的生命,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马可福音8:36节说,【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2. 不要为了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 1)赔上自己的生命,包括赔上健康。 几个月前,看到一则报道,是有关30、40多岁的高级管理人员猝死的报道。有好几位在半夜因着伏案赶第二天的会议报告,坐在椅子上猝死,有些是心脏病突发。作者呼吁,千万要谨防【又一个高管倒下了。】从医学上讲,半夜人的身体应处于休息状态,若执意要工作,抵抗力和免疫力都不在最佳状态,容易引发疾病。俗话说,【年轻的时候拼的是体力,年老的时候拼的是资历。】可现在的状况是,人年轻的时候,因长期过度加班工作,都无法拼体力了,拼不过就有生命危险了。再加上各种焦虑症、忧郁症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的身心灵健康,自杀事件是有发生,其中年轻人,中老年人都有。 因此,我们要【醒悟】,不要为了赚得全世界,而赔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赔上自己的生命,也包括赔上道德。 前几天和一位超市的年轻收银员朋友聊了一会,她说,自从中国假奶粉事件以后,各大新加坡超市的货架上,一夜之间就将各类中国奶粉全部下架。在追求物质富有的时代,商家为了追求物质利润,不惜丧失基本的人性道德底线。当看到那么多的妈妈失去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反思,过度追求物质利益,也不能以丧失生命为代价,基本的道德操守必须要有。我们基督徒中也有很多从事商业的,在产品的成本节省,市场的如实推广等方面,不得不权衡利弊,面临多方面挑战。作为基督徒,希望我们在做一些商业决策或实战时,道德底线,诚信度等都方面都能禁得起考验。不要为了赚得全世界而赔上了自己的道德。求主帮助。…

Read More

忏悔的求助者

By Bilingual 双语

Title: 忏悔的求助者——从深处的求告 一、经文诠释 1、诗本体诠释 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将目光聚焦在【从深处】这几个字上,【耶和华啊,我从深处向你求告!】“深处”带出了诗人的处境。诗篇69:2也提到一个【深处】,诗人说【我陷在深淤泥中,没有立脚之地;我到了深水中,大水漫过我身】。可见,【深处】意味着诗人正处在极大的患难、绝望中,向主求告。这里2节前半句诗人向主求告【主啊,求你听我的声音】,紧接着诗人又加了【愿】、【侧耳】、【恳求】的字眼,【愿你侧耳听我恳求的声音!】再次迫切向耶和华发出诚挚的呼求。 接着,诗人好像是一个犯错的孩子,跪在父亲的面前,求得父亲的原谅。3节诗人说【主耶和华啊,你若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可见,这个孩子很了解他父亲的性情,他知道父亲就像是一个明察秋毫,黑白分明,廉洁公正的法官。父亲知道他所犯的所有错,如果他要一一究查和清算的话,没有一个人能在他的面前站立得住,包括诗人自己。紧接着4节诗人接着说【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这表明,这位父亲虽然知道他所有的错,却有极大的怜悯心,愿意给他的孩子恩典,赦免他的罪过。这就是诗人体会的耶和华的性情。诗篇51:16-17说【忧伤痛悔的心,他必不轻看。】诗人知道只要人诚心悔罪,耶和华必会向人施怜悯,行赦罪,使人在祂无尽的恩惠里重新站立,过属于祂,敬畏祂的生活。 因此,在这样一位耶和华的面前,诗人愿意等候,等候耶和华的赦免,安慰,和拯救。所以,5节诗人说【我等候耶和华】,并用心等候,【我的心等候】。 其实,诗人也只能等候,因为在大能的耶和华面前,没有人知道他何时赦免,何时拯救?因为耶和华才是掌管时间的主,掌管历史的主。没有人能用任何方式操控这位大能的主。在这一位主的面前,诗人能做的就只有恳求和等候。 等候谈何容易?参照其他的诗篇,我们看到诗人在等候中情绪的大起大落。有时是对现状的不满和抱怨;有时是对处境的无奈和感到绝望;有时是情绪的低落和压抑太久后迸发的愤怒;有时是流泪控诉,声嘶力竭大喊无助……我们看到,诗人在主的面前,都全然敞开,毫无遮拦,真情流露,即使是在犯罪的时候,甚至把自己感到最羞愧的一面也展露无遗。另一方面,从诗篇的种种祷告中,我们也看到,好像耶和华也允许诗人在他面前一切情绪的爆发,他所看重的是一个“真”性情的流露。(Liu lu) 除了将一个真实无伪的生命敞露在耶和华的面前,诗人在5节的后半句这样写道:【我也仰望他的话。】也就是说,诗人在等候中,不仅祷告,也紧抓住主的话和应许。在其他诗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诗篇25:5节【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导我、教训我,因为你是救我的神,我终日等候你。】诗篇119:43【求你叫真理的话总不离开我口,因我仰望你的典章。】81节【我心渴望你的救恩,仰望你的应许】114【你是我藏身之处,又是我的盾牌;我甚仰望你的话语。】147【我趁天未亮呼求,我仰望了你的话语。】也就是说,诗人知道,在逆境中更要紧抓住主的话语,让主的话语成为他困境中的指引,引导他从现在的迷失中重新找到新的生命方向。/也让主的话语成为他绝望中的盼望,相信耶和华必会成就他曾许下的一切承诺。主的话语也能激励等候中的人,使他们更有走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在这样每日真诚的祷告呼求和每日仰望上帝的话中,诗人继续等候,而且心情是迫切的。6节诗人说【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 【胜过守夜的】,对于诗人来说,他的处境就好像是一个【守夜的人】的处境,甚至心情还胜过一个守夜的等候天亮的迫切。那么,什么是诗人的“黑夜”呢? 诗人作为希伯来人,是在遭受民族性的毁灭中,等候耶和华的,整个民族,包括诗人,正处在一个漫漫长夜,深切盼望着黎明的到来。那么,什么是他们所期盼的“天亮”呢?对于一个遭遇国难,人民流落他乡,丧失了自己国家的根,这样的民族,能够复国就是他们所期盼的“天亮”。 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这个“天亮”就必然会来到呢? 是因为这个民族曾经经历过。“从黑夜——天亮”的经历是希伯来民族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这个民族曾在埃及身处过黑夜,他们在为奴之家受苦,耶和华听到了他们的呼声,用大能的膀臂救他们出了埃及国,使他们盼到了“天亮”(申命记4:34)。进入旷野后,金牛犊等事件以色列人屡屡犯罪,他们再次陷入过黑夜,可耶和华并没有按他们的罪过待他们,也没有照他们的罪孽报应他们(诗篇103:10),反而以丰盛的慈爱待他们,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天亮”(8节)。他们在埃及和旷野所屡屡经历的“从黑夜——天亮”的生命故事,也是耶和华对他们施怜悯的爱的故事。因此,诗人深信在他们过去的历史里,耶和华能救他们脱离黑暗入了光明,今天他们虽然又一次身处在黑暗,但他们相信,耶和华必会拯救他们,让他们重新看到光明。那时拯救的光亮必会划破等待的黑夜。 因此,这时诗人呼吁所有以色列百姓,一起来等候主,仰望耶和华。7节说【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因他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最后8节是整首诗的高潮,呐喊出以色列相信耶和华必然会在祂自己的时间拯救他们,有力地宣告了他们对拯救的光明必会来到的信心和盼望,8节说【他必救赎以色列脱离一切的罪孽。】 2、引申诠释 这就是整首诗的内容和意境。这首诗是诗人在深度苦难中,【在深处】向耶和华求告,在求告并仰望耶和华的话中,坚定了等候的心志。并在追忆他的民族记忆中,找回对耶和华必会带他们出黑暗入光明的信心,相信上帝一定会赦免他们的罪过,对他们施慈爱,给怜悯,最终施行拯救,让他们看到复国的“天亮”了。 首先,我想说,在苦难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诗人一样去求助于上帝。在苦难中,我们自己忧伤,自己痛哭,埋怨自己命不好,这么苦命。有时也拉住周围的人,向他们诉苦。我们只会自己痛苦,自我折磨。但我们却很少,也很难愿意来到上帝面前诉说。 但我们从诗人身上看到,在苦难中,苦难还在,但因着默想那位他者——耶和华本身,回忆他们在历史中经历祂的大能作为,体会了耶和华的赦免宽恕,那无尽的慈爱。这样回忆之后,居然能使诗人从忧伤转为等候,从绝望转向盼望,从逆境转向宣告。这就是诗人的“深处求告”的故事,也是他以及与他一起落难的人的“深处求告”的心路历程。这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深处求告”的故事,成为我们每个人、每个信仰群体的痛苦挣扎中的求告。 人在苦难中是无法,也无力求告的。但诗人以“他深处求告”的亲身经历告诉你,给苦难中的你一道亮光:即使是在苦难中,当你愿意直面上帝本身,并回顾上帝在你生命里的大能和作为,重新体会祂心的温度,你的心可以重燃盼望,能更加渴慕耐心地等候神。 例:一个癌症病人。《有光照耀住在死荫之地的人》 2011年12月出版的三一神学院院报《角声》,封面第一版登载了余清杰老师的一篇文章《有光照耀住在死荫之地的人》。这篇文章记录了她在2011年圣诞节之际,回顾在1月患癌症以来的经历和她的心路历程。文中写了她『在深处』苦难的体验,她写道【黑暗若可分为若干程度,那么,今年,我也算体会到人生几个不同程度的黑暗了。第一个程度是灰暗,我在这种灰暗中整理、接受自己患癌的事实并考虑治疗的思绪。第二个程度的黑暗是漆黑,四个多月内接受十八次化疗,身心灵日趋软弱无力,犹如即将烧尽的蜡烛。第三个程度是黎明时分的黑暗,我在这样的黑暗中体会到神的慈爱与同在比生命更美好。】 她写道:【有时候由于呼吸困难辗转难眠,只能眼睁睁望着黑漆漆的夜晚,一边呼吸,一边念诵缩短了的祷文:“耶稣,求怜悯我!”也常想,我的低谷究竟多深?我的黎明几时来到?】 【后来,我等到了黎明。我所谓的“黎明”不是医生说“你的癌细胞大致没有了”,我所等待的黎明始于一个深夜。那天晚上,感觉那是我最艰辛的一刻。人躺在床上,全身发烫,喘不过气来。忽然一股微微凉流,又似凉风流入喉咙,沁人心脾,全身顿时松解。感觉神向我吹了一口气,使我重获生之勇气来面对最深沉的黑暗。我无从解释是神在施行医治或是圣灵在动工,垂听了众人的代祷,让我可以安然休息,但非常肯定的是我深刻领悟到“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我深信神不仅赐我力量,也扶持所有在水深火热中的人,给他们一线曙光。】她继续写道:【当然,我不是只在那一天看到曙光,因为有主与我同在,我每一天都可以坦然面对抗癌药物的副作用所给我的限制和威胁。患癌若是我的黑暗,我就拥抱自己的黑暗吧!黑暗可以遮盖的大地和人心,却无法遮蔽上帝的荣光和慈爱。】【身处黑暗的时刻也是经历神救赎的时段,因为即使处在黑暗死荫之地,有了神就有光明。】 最后,她劝勉身处黑暗中的人们:【正视并接纳自己人生中的黑暗,/然后接受神的光,/并经历蒙神光照而展开的改变。】 余老师经历,使我们看到,在苦难中,抬头仰望神和他的话语,能够使我们超越眼前的苦难。神是我们苦难中的亮光,安慰和依靠,也是我们苦难最终极的救赎者。 例2 自闭忧郁症的孩子。…

Read More

忏悔中面对仇敌

By Mandarin 中文

我们活在21世纪,比较起圣经旧约作者们的时代,应该算是文明吧。但我发现,使用暴力处理问题的事件,还是频频发生。不久前,就有报道说,两父子在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二,驾车去拜年。被别人超车,杀入自己车道。然后就互相追逐,比手相骂。后来演变成两队人马大打出手。不只年轻人,当父亲的六旬长者也出手,用拖鞋攻击对方的女人。结果一众闹上法庭,被罚款,还被法官用圣经的话责备。 很多时候,当人受到无理对待或暴力攻击,本能反应是以牙还牙,以暴力报复。旧时的武侠片段也是如此的:你杀我一人,我杀你全家,甚至整个村庄。把这种“只要你打我,我就有理由打回你”的理念视为公平的、理所当然。甚至有人打着“公义”,“正义”和“神”的名义,自称这么做事替天行道。 极端主义思想的人真是如此认为的。法国的讽刺漫画家污蔑他人所敬仰的宗教领袖,尽然遭敌对的人以暴力杀害。为什么这些人选择使用暴力来回击?难道除了暴力杀害,就没有其他选择来回应吗?起码若自己不喜欢,可以选择不看,或呼吁地方政府禁止售卖。但施暴者没有那么做。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手段来惩罚对方。 古时旧约时代的人,没有我们现今公认的人道原则和普及性律法。几千年前,都是每个人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往往是透过暴力violence来维护生存。谁的拳头够大,谁够狠,存活和成功的几率就越好。 旧约写诗篇的古人,就活在这样的充满暴力的世界里。他们当时的环境,就好像现今活在伊拉克、叙利亚、非洲的平民百姓,终日遭受暴力攻击的威胁,随时丢命。古时代的暴君,逼害弱者的程度比现今的更严重,更普遍,更被视为是合理的。(看一下明朝锦衣卫的16章刑讯逼供法就吓死人啦!)今早忏悔诗,诗篇143的作者,就处在这种惊心动魄的大环境中。诗人的祷告,却让我们看到他在遭遇暴行逼害时,所持守的心态,与当时一般古人的思维迥然不同。这样的思维,显示了他对自己所信奉的耶和华神的认知。也显示了他如何藉着信仰面对自己的仇敌和恶劣处境。 让我们一同来念诗篇143。 1 耶和华啊!求你听我的祷告,留心听我的恳求, 凭你的信实和公义应允我。 2 求你不要审判你的仆人,因为凡活着的人,在你面前没有一个是义的。 3 仇敌逼迫我,把我压倒在地,使我住在黑暗之处,像死了很久的人一样。 4 因此我的灵在我里面软弱,我的心在我里面战栗。 5 我追念以往的日子,默想你的一切作为,沉思你手所作的。 6 我向你伸出双手,我的心渴想你,好像干旱的地盼望雨水一样。(细拉) 7 耶和华啊!求你快快应允我,我的心灵已经衰竭,求你不要向我掩面,免得我像那些下坑的人一样。 8 求你使我清晨得闻你的慈爱,因为我倚靠你。求你指示我当走的路, 因为我的心仰望你。 9 耶和华啊!求你救我脱离我的仇敌,我往你那里藏身。 10 求你教我遵行你的旨意,因为你是我的 神;愿你至善的灵引导我到平坦的地。 11 耶和华啊!求你为你名的缘故使我存活,按着你的公义把我从患难中领出来。…

Read More

忏悔的五福临门

By Combined 联合

Title: 忏悔的五福临门 弟兄姐妹,新年快乐,五福临门。今天是大斋节的第一主日,碰巧也是农历新年的联合崇拜。所以我们特别安排了七首忏悔诗当中最有福气的一篇,成为今天的经文。我就把讲题命名为‘忏悔的五福临门’。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源至《书经·洪范》,是古代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虽然,后期也有其他版本的五福,不过这五个是原来的版本。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寿数绵长 ;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内心安宁; “好德”是心性仁善而且顺应自然; “善终”是安详离世而且饰终以礼。[1]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忏悔同样也是五福临门。也许你会问,忏悔跟福气有什么关系?忏悔不是痛苦的事吗?圣灰日所读的诗篇第6篇的确是如此。那么忏悔有什么福分可言呢?幸好,今天的忏悔诗同时也是一篇训诲诗。痛苦的部分只有两节,忏悔的部分也只有一节。这篇诗篇更强调的是忏悔后带来的好处,以及所学到的教训。忏悔的时刻虽不容易,但忏悔的结局却是蒙福的生命。所以诗人希望把这样的经验传递下去。正如神曾经对他说:8 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诫你。诗人如今也以这篇诗篇训诲那些应当反省,悔改的人。 我在想,如果我们觉得忏悔跟福气,这两者好像风马牛不相及,是不是对于认罪悔改这件事,在教会多年的基督徒可能已经觉得没什么大不了。是不是每次崇拜的开始都有认罪悔改的时间,我们已经渐渐习以为常了?我们也就不觉得这是什么莫大的福分。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的自由,我们的喜乐,这些都是相对性的概念。在自由喜乐的敬拜群体当中,我们也就相对更难体会这其中其实是多么的美好。想想看,我们跨越圣殿祭祀的隔阂只是两千年前的事,跨越祭司与神学知识的神秘也只是五百年前的事。如今我们因为耶稣基督扮演了圣殿的角色,也通过人人能读的圣经可以直接清楚认识真理,我们到主前已经没有以前的隔阂了。我们得以坦然无惧地直接向神认罪悔改,这份自由和喜乐绝对是古人难以想象的。但很可惜,可能自由惯了,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忘记了这自由的可贵。对比当年马丁路德的那种喜乐,他说“我感觉整个人被重生,穿过了敞开的门进入到天堂”。[2]这才是忏悔后应该带来的感叹,那种真正幸福的感受。希望今天的信息能够再次印证这点。 在坐有多少人喜欢看那种超过五十集的连戏剧?不管是中港台,还是韩剧,包括星加坡的环境剧,各国都有这种非常写实,剧情却又峰回路转的连戏剧。年轻人可能没有耐性慢慢地追看这种长篇连续剧。有时它的步伐以及非常典型的角色与剧情确实叫人受不了。我偶尔会追看一两个。我发现我总是一样的评语:‘真么又来了?’‘哎哟,快说呀!’或‘赶快告白不就行了吗?’。不过,这其实就是这类剧集的奥妙之处。它就是要写实,而现实人生的步伐就是这样叫人懊恼。总会有一两个角色让你特别不耐烦。尤其是反派角色,如果剧本写得好,他不会是一来就是坏或行恶。如果只是单调的恶人,这样就没意思了。耐人寻味的反派,也许开始就是因为一些苦衷不肯坦白。结果误会越来越深。事情越闹越大。他却又执迷不悔。这样的反派才会深得民心。因为你会同情他,却又不得不愤恨他的所作所为,与固执所产生的愚昧。只有当慢慢一个一个人物发现真相的时候,才是剧情了结的时候。而我们会不断地追看,有时不是为了支持主角,反而有时我们是为了关心反派的结局。心里总有一丝希望,想要看到真相大白后,能有改过自新的画面。而在追看超过五十集的当中,我们只能咬牙切齿地边骂边看,‘坦白不就好了’,‘还不快认罪悔改,大家一定谅解你的‘。 有时我们很难体会为什么有些人就是那种死不悔改的性格。不过如果你想想身边认识的人当中,总会认出一两个是这样的。对一些人来说,认罪悔改就是不容易的事。有一个人曾经这么对我说,‘你千万不要掉入自作清高的陷阱。对你不是试探的事情,对另外一个人而言,可能就是他最大的试探。’想想也是。我们背景不同,人生经历不同,甚至能力地位的不同,处理事情的决定就不同。有些人不认罪悔改就因为他有能力,就因为他这样的执着成了他的生活之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你要出于同理心地感同身受,才能体会为什么‘不认罪’是他的试探。 五月天有一首歌叫《倔强》,其中一段歌词这么说: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在我活的地方 我和我最后的倔强 握紧双手绝对不放 下一站是不是天堂 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我和我骄傲的倔强 倔强的人是值得敬佩的。因为这样的人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胜过一切患难。但愿世上更多这样有理想、有骨气的人。但是这样的性格却拥有本身的试探。这样的人犯错的时候,到底会用什么方式处理?犯错当然可以认错。这对多数人而言,本来就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你懂不懂?轻易认错可能是轻易泄气,轻易妥协的象征。Churchill曾经这么说,‘历史是胜利者写出来的’ [3]。事情的对错可以通过征服所有人把它硬拗过来。这就是倔强面对的试探。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如果我不气馁,不认输,也许我就可以建立我要的现实。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绝望。倔强更在乎的是那份傲气。难怪诗人会苦口婆心地劝道‘9 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luó马’。辔头是指驾驭牲口的缰绳。嚼环是指横放在牲口嘴里的小铁链,两端连在笼头上。由于骡马有野性,所以非得“用嚼环辔头勒住它,不然,就不能驯服”。被笼上嚼环辔头的骡马自然是不舒服的,但为了驯服它们,也只得如此。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没错。就凭着自己的实力来瞒天过海。回想当年,大卫王是如何处理犯奸淫后,拔示巴怀孕的问题。(详情请看撒母耳记下11章。)首先是想移花接木,后来更是借刀杀人。凭着大卫的智谋与地位,确实不必认罪悔改。但是,箴言Proverbs 28: 13 遮掩自己罪过的必不亨通,承认、离弃罪过的必蒙怜恤。不认罪的下场,大卫如此形容:第4 节,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虽然不知道大卫受的苦是什么,不过我可以想象被耶和华的手压住的可怕。好像烘肉干一样,再顽梗下去,可能就变成渣了。我们常以为强悍才是力量,刚硬才是力量,固执才是力量。其实,靠自己的力量是最愚昧的事。你的力量再大,能胜过神吗?唯有忏悔,回到神那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力量。 很奇妙的是,我们逃避神,反而难逃审判。我们坦白忏悔,反而却能从神的怜悯中得到救赎。与其依靠自己的判断,不如信靠神的判决。忏悔的五福临门原来是这么一回事。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