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保佑与试探

By Mandarin 中文

Psalm 91: 住在至高者隐密处的, 必住在全能者的荫下。 2 我要向耶和华说: “我的避难所、我的山寨、 我的 神,你是我所倚靠的。” 3 他必救你脱离捕鸟者的罗网 和毁灭人的瘟疫。 4 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 你要投靠在他翅膀底下, 他的信实是大小的盾牌。 5 你必不怕黑夜的惊骇, 或是白日飞的箭, 6 也不怕黑夜流行的瘟疫, 或是午间灭人的灾害。 7 虽有千人仆倒在你旁边, 万人仆倒在你右边, 这灾却不得临近你。 8 你惟亲眼观看, 见恶人遭报。 9 因为耶和华是我的避难所, 你以至高者为居所, 10 祸患必不临到你, 灾害也不挨近你的帐棚。 11 因他要为你命令他的使者, 在你所行的一切道路上保护你。 12 他们要用手托住你, 免得你的脚碰在石头上。 13 你要踹踏狮子和毒蛇,…

Read More

主耶稣基督,怜悯我…

By Bilingual 双语

前言 奥秘:在希腊语中是指,一个发起人(initiate)发起的一个秘密。只有他本人还有他所属的团体经过他的启蒙才能知道。这就是奥秘。 保罗在今天经文的一开篇就说,他要启发罗马教会的人进入上帝的奥秘。奥秘之所以是奥秘,是因为它不会被局外人知道。一个奥秘除了本人以外,只有对那些得到发起人启蒙的人才能明白。 马可福音4:11-12【耶稣对门徒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都用比喻,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 我们看过一些电视剧演的一些谋杀案,整个案件的过程扑簌su迷离,一头雾水,直到电视剧的结尾,人们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上帝的奥秘却不愿向祂的受造物隐瞒,上帝情愿给恩典,透过使徒叫人知道祂的奥秘。这就是保罗正在做的,向罗马教会的人揭示上帝的奥秘。 一、经文诠释 1、保罗说出奥秘 在25-26节保罗开门见山地说出上帝的奥秘,上帝先让部分的以色列人心刚硬,不接受主。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原来部分以色列人现在硬心不接受耶稣,居然是因为神现在要怜悯外邦人,将救恩的机会暂时转向外邦人。30节解释得很清楚:【如今因以色列人的不顺服,外邦人倒蒙了怜恤】。但以色列人的不信也是暂时的,神的救恩最终会实现在他们身上。 这里令人惊讶的是,上帝居然可以把让人硬心,不顺服用于祂的整个救恩计划。也就是说,背逆竟然是为了整个救恩计划! 2、回顾上帝使法老心刚硬 其实,上帝曾经用过同样的手法救人。 大家还记得当年法老的心刚硬的事吗?当时法老硬着心,阻止摩西离开埃及地。后来,上帝彰显许多神迹,最后劈开红海,叫摩西带领子民逃出埃及地。出埃及记好几处经文记载,正是耶和华使法老的心刚硬,是为了拯救摩西和他的子孙们,叫他认识上帝是愿意行神迹拯救祂的子民的大能有力的神。(参出埃及记10:1-2) →过去,上帝让法老和他的臣仆这些外邦人硬心,为的是救祂自己的子民脱离为奴之家。 →而今天上帝叫祂自己的子民以色列人硬着心,为的是将救恩机会留给外邦人,救外邦人。 但二者都是用悖逆来成就救恩计划! 可见,上帝可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使用任何一组人,让他们硬心,不顺服,背逆来怜悯另一组人,成就祂的救恩计划!就是32节保罗总结的【因为上帝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这就是上帝奥秘的本质。 3、奥秘对罗马教会人说话 这个奥秘对着罗马教会的两类人说话。一类是,信主的外邦人。另一类是,信主的犹太人。 →保罗说出的这个奥秘,使外邦人高傲不起来了,因为他们恍然大悟。自己之所以能够信,是上帝让祂自己的子民硬心不顺服为代价,他们才有机会信的。所以,没有什么可夸耀的,他们能信,是在于上帝的恩典和怜悯,不在于他们自己的优势。 →保罗说出的这个奥秘,也使犹太人不再绝望。他们觉得现在他们的同胞不信是暂时。最终等信主的外邦人多了,上帝自然不会忘记祂原本的子民,最终会让他们全家得救。 橄榄树的比喻形象地解释了这个奥秘。就是无论是后来接上的野橄榄枝,还是原本的枝子,都是上帝的根托起他们,而不是他们托起根,所以野橄榄枝不用高傲,原本枝子也不要绝望。上帝都要怜悯他们,上帝要怜悯众人,这就是祂的奥秘。 二、应用 那么,上帝的奥秘,对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说什么呢?…以下是我的一些默想和思考。 作为基督徒的我们,也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在家庭里,你不得不面对叛逆的孩子,你很想让他按照你的想法去想去做,可他就是听不进去,也不照做。你会感到很有挫败感,为他担心忧虑,怕他学习不好,将来在竞争的社会里没有出路等等。 例1:担忧的家长 有一个家长说,她不断地教育她的孩子,告诉他,“你今天必须好好学习,否则,将来爸爸妈妈老了,你要自己去面对社会,可是你没有能力、学历怎么办呢?”另一句她常说的,“你看,邻居家的孩子学的这么好,可是你却不努力,怎么可以呢?”还有一句她常说的,“你可以为了妈妈,好好学习吗?这些话说出去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孩子每次看到妈妈在客厅,他就沿着墙角快速地逃进自己的房间,舒了口气。于是这位妈妈就更生气了,接着说,“我养你这么大,你居然连妈妈都不尊重了”于是说着说着就哭起来。 是的,孩子不学习,叛逆和拒绝我们,的确让我们作家长的觉得伤心头痛。再加上在新加坡“Gia 输”文化下,我们都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将来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 但今天,我们知道【上帝要怜悯众人】,也包括你的孩子和作为家长的你。孩子的叛逆,是否是作为家长的你自己生命要调整的时候呢?你能相信上帝会用一个孩子的叛逆,来调整作为家长的你的生命吗?使你成为一个更有耐心,爱心,不做情感绑架,不掌控别人的人吗?你能相信当你生命转变后,上帝也有能力将你的孩子转变成一个从背逆到顺服的孩子吗?幸亏上帝把他的奥秘告诉我们,使我们今天晓得上帝要怜悯我们,他不只要怜悯孩子,也怜悯作家长的我们。 例2:情感绑架的夫妻…

Read More

还是恩典

By Combined 联合

弟兄姐妹平安。特别欢迎来自印尼的印华基联合唱团参与我们的崇拜。今天是我们禧年堂的家庭日。我们过去都用这日子来纪念我们这个大家庭里面不同的成员。纪念我们的乐龄,我们成家的夫妇,我们的青少和儿童。在主里,我们是一家人。所以保罗说Romans 8: 29 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姐妹中作首生的。什么是他儿子的模样?“Jesus was fully obedient to God, fulfilling his calling and eventually victorious over sin and death. But he would not be alone. We who are transformed will…

Read More

绊脚石前的思索:进入深刻的关系

By Mandarin 中文

一个路人遇见绊脚石的图像 我们每个人都有走路的经验,多数是沿着自己计划好的,或者习惯了的路线在走。这里有一个路人,他也在努力地沿着他定好的路线往前走,走着走着,突然,遇到一个大石头,绊住了他的路,他定睛一看,原来石头上写着:“我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可是,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罗9:33)”这个人是以色列人,他很快明白,原来眼前的这块石头不是别人放的,正是上帝自己放的。因为以赛亚书28:16节曾提到,【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啊,我在锡安放一块石头,作为根基,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根基,宝贵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着急。(版本)】而这个人所面对的,也是整个以色列族群所要面对的难题,就是上帝在他们苦守律法的人生路上,放了块绊脚石,叫他们信靠。他们的思想能转得过来吗?这毕竟是不同以往的新经历,新体验,新的信仰之路,要信靠,谈何容易?首先要了解这房角石是谁?再者,要与自己过去祖辈相传的信仰做对话,才能作决定。如果绕过这眼前的绊脚石,沿着自己固有的信仰走,可能错过了上帝的恩典。如果拥抱这房角石,那就要学会一种信仰的新的语言。如何抉择呢? 保罗路遇皈信耶稣的经历 这个人所面对的,保罗也面对了。一天他也忙着赶路,准备赶去另一座城,他身负维护犹太教的使命,打算把信耶稣的人抓在监牢里。就在他匆匆行路时,他遇见了上帝放在他面前的绊脚石,复活的耶稣突然出现在路上,祂的荣光照着他,使他双目失明,无法继续赶路。在眼睛无法看得见的日子里,他不得不停下来思索,上帝为什么要让他遇见耶稣?在思索中,他开始意识到上帝要在他的人生里行新事,让他走一条不同以往老路的新的信仰之路了。/ 后来亚拿尼亚为他祷告,从眼睛失明到重见光明,而且亚拿尼亚为他施洗,他领受了圣灵,这也是新事。/ 他渐渐知道上帝要在以色列的人生里行新事了,就是要信靠这位能从死里复活的耶稣。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使命,要从热心维护犹太教而转向在他的犹太同胞中间传耶稣,使他的犹太同胞都能像他一样信耶稣,得上帝赐给他们的新恩典。而信仰生活的方式也要调整,要从固有的行律法而调整转向信耶稣的新的信仰体验,因此保罗每到一处,就在犹太会堂里大声传讲耶稣,罗马书10:1-4节所说的就是他的肺腑之言:【弟兄们,我心里所愿的,向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得救。我可以证明他们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当时,很多犹太人听了保罗的传讲,信了耶稣,拥抱了上帝的新恩典,走上新的信仰之旅。也有不信的。 那现在的犹太人的信仰情况又如何呢? 一个现代犹太人路遇皈信耶稣的经历 几年前,有一天,我的学校来了一个犹太人。大家都很好奇。早早来到小教堂,参加早祷会,同时等待这个犹太人的到来。他来后,回答了一个我们都很想知道的问题,就是这个犹太人到底是怎么信耶稣的?这个犹太人样子很俊俏,他说,他是犹太人,从小跟着父母每个星期去会堂,也按着拉比的教导,遵从着各种犹太习俗和惯例来生活,过着一个普通的犹太人的生活。可是,长大以后,他受到披头士文化的冲击,留着长长的头发,穿着破洞的牛仔裤,唱着披头士的流行歌,过着嬉皮士的浪荡生活。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人,给他看了一本圣经,他当时好奇,这本书里的新约的部分,居然提到了他所熟悉的一些东西。其中有一段说,有一个人叫耶稣的,就站在他们所熟悉的会堂里,说祂是安息日的主。安息日上会堂是天经地义,可这个人居然说祂就是安息日的主,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后来他把这本书借回去好好地读了,使他惊讶的是,这个人居然了解犹太人的一切习俗,准确地说他就是一个犹太人,但他却对犹太人一切习以为常的事,给出了新的解释。耶稣的话吸引着他一直读下去,读下去,他了解到原来上帝带领他们犹太人的方式改变了,通过这个与众不同的上帝的儿子耶稣,处处流露出上帝的真爱和怜悯,让他更加直接看到上帝本身。就这样,这个年轻的犹太人信耶稣了。 如果我们回放一下刚才提到的几个镜头,我们看到一个沿着既定路线行路的以色列人遇见绊脚石,一个热心维护犹太教的保罗遇见复活的耶稣,一个现代年轻犹太人在读新约中接受耶稣。在这几个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上帝的行事方式。原来祂在人的人生道路上,历来是主动的行动者。在匆忙行路的以色列人的镜头里,是祂主动放了绊脚石,好让他回转拥抱房角石。在热心犹太教的保罗的镜头里,是祂主动叫复活的耶稣显现在大马士革的路上,好叫保罗亲身经历耶稣。在年轻的犹太人的镜头里,是祂主动安排一个人给这个年轻人一本圣经,叫他透过新约认识耶稣。 如果这几个镜头还不够的话,再看看更古远的历史镜头,上帝造了人,但似乎还不够,祂爱人,以至于祂一定要登上人的历史舞台。透过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这个以色列族群登上了拯救人类的救恩历史舞台。为了让人体会祂愿意与人之间有亲密的关系,祂主动与人立约,并赐下律法,指引人的人生道路,让人能够过一生敬拜祂,也尊重他人的存活来过爱神爱邻舍的美好生活。 当人背信弃义,从恩典中失脚,被掳到别国的日子里,人们都以为这一失足终成千古恨,再也无法挽回的时候,上帝却没有撇下他们不管,祂不离不弃,主动再爱一次,藉着波斯王带祂的孩子重新回家。 当看到祂的孩子们被罗马殖民统治的日子里,仍旧守着已经破裂的约和律法过日子的时候,祂好像不甘愿,祂爱到要自己主动亲自来寻找他的孩子,以致于祂化身成人来了,就是耶稣,祂到处行走,让人看见上帝的信实,看见阿爸天父是怎样地怜悯和爱祂的孩子们。 祂看到祂的孩子们在两样事情上无法得胜。第一,就是我们的软弱犯罪。固然我们心里常常想做一个好人,义人,但我们却行不出来,因为我们时常软弱,时常犯罪,无一例外。祂爱我们,祂的解决方法就是,祂自己主动来背负这些所有的罪,被钉在木头上,以后我们无论有多大多深多难解决的罪,祂都愿意背负,好叫我们的罪得蒙赦免,罪疚感消除,从自责的折磨中解脱出来,活出坦然无惧,自由自在,平安喜乐的生命。十字架的道路就是祂爱我们爱到舍己,爱到可以舍命的实在。 第二,就是当祂看到我们在死亡面前是那么地恐惧,害怕,无奈。祂叫耶稣死了,上帝爱我们爱到自己死了,进入我们平凡人最恐惧的经历里,经历我们所经历的,但这不是最后的结局,祂又叫耶稣复活过来,战胜了死亡,让我们知道,死亡不是最后的结局,虽然知道有一天我们的肉体会朽坏,但将来必与耶稣一同复活,与天父永远在一起。 上帝爱祂的孩子们,祂要让祂的孩子在罪和死这两样最无奈的事情上可以得胜有余。但这还不够,就像一部文学小说一样,人们往往最关心的是主人公的大结局怎样,上帝为了不让我们担忧,已经告诉了我们最终的大结局是怎样。但上帝更看重的是,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结局后,我们怎么过今生呢? 上帝叫耶稣来到我们当中,就是要我们知道,定睛在耶稣身上,耶稣怎么过,我们就怎么过。那耶稣是怎么过的呢?保罗说,【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保罗是在说,耶稣是过一个义人的生活,信祂的我们也要这么过。马太福音5:17节耶稣自己说:【我来不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而是要成全。】马太福音22:34-40节耶稣指出【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耶稣就是这么过。 原来耶稣义举的背后,是一颗火热爱上帝,爱人的心。原来上帝不是要我们只是依葫芦画瓢地照着耶稣所做的做,也不是要我们像以色列人一样沉迷于照着律法一字一板地去做,而是要我们知道要想活出义行的秘诀,不在于沉迷于义行本身,而是要体会义行的真正的精神驱动力是什么。就是耶稣义行的真正动力是来自于里面有一颗向着神一心顺服,向着人充满怜悯的内心,这就是爱神爱人的真正内在的动力。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拥有一颗顺服上帝和怜悯人的内心呢?还需要再次看回耶稣,凝视他,深入思索他。 [1]耶稣本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上帝捧在手掌心上的儿子,上帝抬举他到极致地位,是宇宙万有所朝拜的万主之主,甚至【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致天空属灵气的恶魔】,无不屈膝俯伏敬拜。但他却深深体会父爱人的心意,为了人的缘故,自愿以卑微的身份降生在人的当中,向着父上帝和人类活出虚己降卑的人下人的生命之旅。在无数的可怜人深陷各种困境,来到耶稣跟前求助,求医治,求驱魔赶鬼,对着耶稣喊着【可怜我的儿子吧!】耶稣都处处以怜悯相待,以爱来相助。正是他对周遭众人心存的浓烈的怜悯情怀,祂的所有的言行和义举,使我们亲眼看到了上帝。看到了那位有爱有怜悯,有情有义,从未撇下我们不管,对我们不离不弃的上帝。 原来人要来到上帝面前,要愿意接近人去怜悯他们,是要谦卑下来的。在这样的一位对我们不离不弃,爱到死,爱到底的有情有义的上帝面前,我们要像耶稣一样谦卑下来。只有这样才能体会耶稣顺服上帝,怜悯人的内心,也只有这样,才能像耶稣一样具有上帝的内心,与上帝进入深刻的关系,与人也进入深刻的关系。 [2]我以罗伯特·所罗门书中《与神同行的旅程》第12篇 中提到的一个思想实验来帮助我们思想。如果有一天,早晨你起床准备去上班,先走到厨房和太太打招呼,没想到太太没有反应。你心想:【她在跟我生气吗?】你刻意地走到她面前,问她这是怎么回事。她没看到你,也没回答你的问题,你觉得非常困惑,这个不寻常的经验困扰着你。 你整个人陷入沉思。进办公室后,你和每个同事打招呼,但没有人理你,也没有人和你说话。为了引起他们的注意,你拿出最美妙的声音唱出一首歌,希望他们能打断彼此的谈话,放下手中的工作,注意到你已经进办公室了。但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你的存在。你变成隐形人了,别人听不到你的声音!你也无法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你变成孤单一人。 在一片困惑中,有个声音突然出现,和你打招呼:【孩子,早安。】你不知道那是谁的声音?后来,你发现原来那是主的声音,连主的声音都快要忘记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的社会,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在俗世成功的颤栗中,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对着我们说话,我们也不断地取悦别人,想要表现好,想要每个人都喜欢你,想要赢得世界的赞赏和掌声。我们渐渐已经听不见主的声音了。到有一天主的声音突然出现的时候,我们已经认不出,也不熟悉,不习惯了。可是主还是那位自始至终都深爱你的,对你不离不弃的主,他会透过圣经里的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一首诗歌,或一本书,一个梦或一个异像出现,祂还是巴不得想对你说话,想与你建立深刻的关系,你愿意有这么片刻的时间,停下脚步来聆听祂吗?还记得当年你对主说,“主啊,我愿意为你而活吗?”主邀请你进入一个深刻的关系,不平凡的关系,你愿意接受主的邀请吗?与主一起进入深刻的关系吧,那是一个充满完全的真理和爱的关系。被祂充满后,也带着祂的智慧和满满的怜悯心去体恤别人,像耶稣那样,主动走进他人的生命,与他们也建立深刻的关系吧。 也许,你会问,主啊,那个需要我关怀的人会是谁呢?主也许会对你说,就在我们的礼拜堂中,和你一样坐在某个座位上,你也时常看到他,谁能知道他昨夜哭泣,今日来寻求主安慰,也许他会是一个看似活泼的内心孤独者呢?相信主会让你看到他,你愿意像上帝主动寻找你一样,去主动寻找别人,怜悯他吗?我来禧年堂一年,很让我感动的是,我常常看到这样主动怜悯人的弟兄姐妹,这是一个爱的团体,主耶稣要在其中行走。 尤其看到我们当中有些弟兄姐妹在面临一些困境的时候,使我们不得不来到主的面前,对人生重新思考,重新看透,在迷失中重新找回人生的方向。既然人生只是个旅程,那我们能在这旅程中留下什么呢?财富,成功,所拥有的一切都会成为过去,真正留下的也许是与神和与人之间那份深刻的关系,这些是可以刻在我们的心里,也可以刻在他人的心里的。这些是无论你贫穷也好,富有也好,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可以做到的。也许这些才是我们的生命真正返璞归真不枉走过这一生的足迹。 [3]进入与神之间的深刻关系,与人深刻的关系,也许是接受这生命所给了我们的一切,包括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开心也好,流泪也好。如果把人生的这一切的酸甜苦辣放入一个杯子,耶稣问我们:【这杯你能喝吗?】你们能把它连渣滓都喝尽,吞下吗?你们能尝尽这一切的悲喜吗?你们能不管这生命带来什么,都把它充分活出来吗?是啊,我们如何饮用这救恩之杯呢?我们必须慢慢地喝这杯,一口一口地酌饮,直到杯见底!活出完全的生命,就是要酌饮这杯直到杯空,同时相信上帝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恩典给我们,我们就靠着这恩典,神自己,与人建立深刻的关系,并相信在杯空的时候,上帝也会以永生来充满它。

Read More

上帝的拣选

By Bilingual 双语

前言(标准) 最近因为烟霾的关系,中学的考试被延后到下个星期二举行。我们不妨先从学生考学的事情谈起。记得有一年,许多同学都申请了国外的大学,大家都在等学校的录取信。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传来,一个成绩平平的同学被哈佛大学录取了。同学们都不明白,这哈佛大学什么录取标准啊?从学业成绩来看,他绝对没有其他同学的成绩好啊。为什么他能够被哈佛大学这样的名牌学校录取呢?后来,老师说了一个小道消息,说校方也许对他申请表格上所填写的的一个特别经历感兴趣。就是这个学生连续五年在高尔夫球场上当捡球员,也许正是这个经历,使得哈佛对这个学生另眼相看,也许五年捡球员的经历所体现的耐力、执着、服务精神,是校方所喜欢的。但也有人对这个原因不屑一顾,认为这不是哈佛录取的标准。但标准究竟是什么?无人知道。但有一点,众所周知的就是,这个同学被录取进哈佛,肯定不是因为他的学业成绩好。对于哈佛的录取标准很多人都在猜测中,有人甚至认为哈佛没有按照学业成绩来录取,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无论怎样,哈佛拥有绝对的权利来决定是否要录取一个学生。/在芸芸众生中,每一年哈佛都行使着他的招生权力选一些学生进入哈佛就读。/只是他的选择标准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与人们想象的既定标准不相符合,外界也很难知道和明白。 上帝的拣选也是如此。几千年来,人们都在议论,为什么上帝要在地球上的万民中,拣选了一个小民族来展开他的救恩历史?而保罗在今天的经文中说,即使上帝拣选了亚伯拉罕,从亚伯拉罕生的,也不都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惟有承受上帝应许的才是。(参创世纪17:19)这就使得亚伯拉罕的两个儿子以撒和以实玛利中,以撒成为合法的亚伯拉罕的后裔。而以实玛利后来成为一个大族,但并不能成为亚伯拉罕的真正后裔。于是,人们的猜测开始了。其中有的人认为上帝之所以拣选以撒,没有拣选以实玛利,是因为以撒是原配夫人撒拉所生,而以实玛利是使女夏甲所生。意思是上帝拣选的标准是基于母亲的身份,也就是母亲身份的高低决定了儿子是否被拣选或出局。 但接着保罗举了另一个例子。(罗马书9:10)这是同一个母亲的例子。这个母亲,就是以撒的太太利百加。利百加生了一对双胞胎,以扫和雅各。耶和华对利百加说,“以后大的要服侍小的。”也就是说,以扫要服侍雅各,雅各就是上帝拣选的以撒的后裔。这就打破了因着不同母亲的身份决定自己的儿子能否被拣选的想法,因为以扫和雅各都是同一位母亲所生。 于是,人们又开始猜测,为什么上帝选了雅各而没有选以扫呢?有人认为那是因为雅各是善的,以扫是恶的。但事实是在利百加才怀孕的时候,也就是“双子还没有生下来,善恶还没有作出来,”耶和华已经对利百加说了:“大的要服侍小的。”(创世纪25:23)。可见,上帝的拣选在先,并不是因为后来雅各和以扫的善恶。 又有人说,那是因为上帝爱雅各,恨以扫,正如保罗引用玛拉基书1:2-3节所说的那样。但玛拉基的这句话原文只是代表上帝拣选了雅各,而没有拣选以扫,这里的“恨”以扫,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人间的爱恨情仇。 最后,保罗在11节,总结说上帝的拣选,【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这就表示,上帝拣选,不是因着人做了什么,做得好而配得上上帝的拣选。而是上帝本身有绝对的主权来施行他拣选的权利。而他的拣选的原则和标准,也不是我们能猜测到的。我们能知道的,就是看到上帝藉着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这条脉络,登上了他对人类实行拯救的救恩历史舞台。这条脉络就成为了犹太人的族源。 犹太人共同的恩典记忆 我们也可以看到,之后,上帝在历史进程中,一路引领。透过摩西西奈山之约、大卫之约希望与以色列建立亲密关系。以色列民作为上帝的子民也享受了丰盛的恩典,正如作为犹太人的保罗,在4节所说:他的弟兄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但出乎意料的是,后来以色列人并不能够持守他们与上帝之间的约定,自己毁约后,落得家破人亡,亡国被掳的境地。 上帝并没有放弃他们,他们终于被掳归回,重建家园,开始进入新生活的新的一页。但犹太人的思想却停留在过去,被掳前的共同的恩典记忆挥之不去,他们仍旧认定只要守好当年上帝所赐的律法,礼仪等,就仍然是上帝的子民,继续享受上帝的救恩应许。殊不知,这只是个美丽的幻想,因为与事实不相符合。过去的无数次的历史失败证明,他们无论怎样守都无法守住,守好这些律例典章的。 而保罗看到他的同胞们处于这样的思想之下,他为他的同胞们焦急,以至于他激动地真情流露,在3节说“为我弟兄、我骨肉至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 他到底想要迫切地告诉他的同胞们什么?保罗不是原本也是一个犹太人吗?他的思想理当与他的同胞们一样,不是吗?是的,保罗是非常虔诚的犹太人,而且甚至是犹太人中的犹太人。 保罗与耶稣相遇的宗教经验 可有一天,在大马士革的路上,保罗的命运转变了。(见使徒行传9章)复活的耶稣与他相遇,他眼睛突然看不见了。后来在临近的城,亚拿尼亚为他祷告,使他重见天日。并为他受圣灵的洗,使他领受了圣灵。这个宗教经历使他反思,耶稣的荣光充满在他里面,挥之不去,不断地感化他,激发他。耶稣对他所说的:“我就是你逼迫的耶稣”。(使徒行传9:5)这位耶稣到底是谁?耶稣的出现,颠覆了保罗的固有信仰,使他重新思考上帝在这个时代的救恩,也使他疑惑,莫非耶稣的出现,是犹太教的信仰在这个时代的突破吗? 从经文来看,保罗后来想通了,以至于他在罗9:1节说:“我在基督里说真话,并不谎言,与我良心被圣灵感动,给我作见证。”再结合一些别处经文,我们知道保罗深深地看得清,想得明了。 他深刻地看到:如果过去上帝所用的方式,是透过拣选了一些人、透过一些约定、一些律法、一些先知来带领祂的子民的话,今天上帝已经用全新的方式来带领了。这新的方式就是神透过祂自己来带领,祂亲自来寻找我们,亲自来到我们中间,直接地与我们对话。祂本是高高在上,却谦卑地成为人,活在我们当中。让我们能真实地看见祂,摸得着祂,与祂真切地对话,可以与真实的祂相遇相知。这正是保罗在大马士革路上所经历的。/这个化身为人的上帝,就是耶稣。耶稣就是这个时代上帝与祂子民的建立的新的约——新约。旧约已成为过去,西奈之约已经失效,上帝在以色列历史中所行的事情已经成为过去,上帝在新时代要用新的方式来带领祂的子民。/就是祂自己的亲自临在。/是祂的儿子耶稣的亲自临在。/是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三日复活后,上帝的灵——圣灵降下的亲自临在。/祂要以新的方式带领祂子民的生活,使他们的每分每秒不再孤寂无助,每分每秒都有圣灵的临在,成为祂所爱的子民的随时的帮助。新瓶装新酒,这就是今天上帝在新的历史中所用的新的方式,即上帝要在基督里,藉着圣灵,与祂的孩子们建立亲密的相通。 这就是保罗迫切地想要他的犹太同胞们明白的。正如耶稣自己说:“不藉着子,没有人能到达天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节) 我们蒙拣选后,可以选择像保罗那样,用自己整个的理性、知性、感性、亲身体验等,用自己的全身心去拥抱耶稣,让耶稣作为一个整全的生命体进入我们的生命体,逐渐地我们就能真实地明白为什么保罗对信仰会有那样大的洞见,为什么他有这么一股迫切地想把耶稣的新洞见告诉给他的犹太同胞的动力,为什么他这么热情澎湃去传耶稣这真福音。 例子:年轻人寻找到耶稣,如今耶稣在他里面活着 上个拜六晚唐崇荣布道会上,一个年轻人做了分享。他是第二代基督徒。他起初每个星期都去教会,但后来他没有去了,因为有一个想法主导了他,他想,为什么我每个星期要去教会呢?他想要把去教会的时间用来去走自己想要走的路,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包括一些该做的和不该做的,一些道德上的坏事。 几年后的一天,他喝得酩酊大醉,起来后,发现他的衣服被人换了。后来他才知道,他一路呕吐,是他妈妈把他扶回来,给他擦干净所有的呕吐物,并为他换了衣服。他去冲凉的时候开始想,为什么我做了我想做的所有的事情,可是我并不快乐?他就想起了曾经每个星期天在教会崇拜里唱诗歌的情景,那个时候,他是快乐的。 于是,他想要回到教会,可他心里有一个重担。他觉得自己很差劲,他觉得自己做了这么多的坏事,怎么能回去呢?他陷入深深地自责。这种感觉缠绕着他,他无法摆脱,这使他心里不安,陷入绝望和痛苦中。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牧师提醒他,耶稣来就是寻找失丧的人。他可以为人担当一切的罪恶,无论你的罪恶有多么多,多么深,耶稣都能担当。他担当了,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就是为的让我们活出一个新的复活的生命。这给他很大的力量和盼望。他鼓起勇气,用耶稣的名在上帝的面前告白,希望耶稣担当他的罪。/他也相信,靠着耶稣,他的罪一定能被天父赦免。他心里很深的罪恶感的重担就这样放下了,他找回了轻松、自由和快乐。 这个年轻人后来成为了一个传道人。很多周围的人评价他是多么地耐心,多么地有爱心。可他见证说,“你们看看我!看看我!现在是耶稣在我里面活着!如果没有耶稣,如果没有耶稣!如果没有耶稣在我里面活着,你们再看看我,还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你们会看到一个自私自利、丑恶的我。” 看着这个年轻人,让我禁不住想起了保罗说的“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拉太书2:20)感觉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体会到了保罗当年的信仰情怀。相信耶稣真的在他里面活着,耶稣不仅是作为一个信念,耶稣也作为一个整全的生命体,他的话,他的关怀,他的爱,他的祷告,他的牺牲,他的复活要活在我们里面,这样的生命体会不断地发动、激动、感动我们,使我们的思想、言语、行动都更新和改变,使我们能有一天,也能像这个年轻人和保罗一样,激动感慨地在众人面前见证说:“如今活着的不再是我,而是耶稣在我里面活着。” 结论 既然天开了,上帝的拣选已从拣选一个民族,成为更加开放式的拣选,不仅要拣选犹太人、拣选外邦人、拣选你、拣选我,拣选世人。就像约翰福音所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下,叫我们不至灭亡,反得永生。”那就让我们像保罗、像这个年轻人一样,拥抱这个救恩,让耶稣活在我们里面,使我们活着不再是我,而是耶稣在我里面活着。让我们自己这盏灯,因着耶稣的光,被光明正大地摆在灯台上,照亮一家人吧。 让我们默想两分钟,回想刚才信息中最抓住你的心的一句话,浸在上帝的同在中,默想,让上帝跟你说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