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ch Us
+65 6223 5203
以赛亚书 42:1-4 看啊!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他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他不灰心,也不丧胆,直到他在地上设立公理,海岛都 等候他的训诲。 我们今年根据马可来纪念耶稣的誔生,一直到他受害复活的事情。我们每一年就会根据一本福音书从年底的十二月到明年的复活节来温习耶稣的事情。马可福音因为没有提供关于主耶稣誔生的事,不像马太不像路加。我们要如何找到他的哪个背景和根据?以塞亚书是马可的整个表达信息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马可一直呼应说:你看五百多年前,甚至更早,上帝的心意现在在耶稣身上完成了。也因为这样子,更加激励信徒更加激励我们。以塞亚书是一本很动人的书,但也是一本不简单的书。简单的说,整本书是表达上帝要重新在世上做的事情。 这位上帝不只是高高在天上,祂是很愿意承担,很愿意担当我们世界和我们世人的事情。甚至祂自己就来到我们当中。这就是耶稣诞生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我们这位上帝,主动来到我们人当中,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属于他的人。上帝本来就是属于人的上帝。他不是只是神。不是因为祂是神,所以我们就要信神。而是因为祂是人的神,所以我们人重新认同祂。而因为祂一直没有放弃我们。 在2500年前犹太人遭遇到最惨痛经历的时候 ,就在他们亡国的时候,在接下来在他的周边接二连三不同大的帝国兴起。至少是接下来的500年之内,他们不能够做他们自己要做的事。但是,上帝在那个时候跟他们说:我要改变你们,我要影响世界,我要影响整个局势。尤其是从以塞亚书40章开始一直到55章,就是上帝这样的心愿不断的流露。然后,今天我们所读的这段经文,所谓仆人的诗歌 ,在这整段的经文里面,有4首仆人的诗歌。他们穿插在上帝要做事情的整 个宣告里面。一方面你一直看到上帝要做自己主动作。一方面你看到上帝说我要透过我的仆人也做。如果你仔细读这段经文,你会发现到一个很大的困难。你一直很难确定这个仆人到底应该是谁。而在几个星期以前我已经跟大家建议,你不需要去探讨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你要看这些仆人要做成什么事,到底最后那个果效是什么。如果是这样看的时候最后我们会跟马可一样,我们发现到在耶稣身上找到最完满的答案。可能在过去有许许多多犹太重要人物也或多或少做过一些,甚至其他帝国的君王上帝也说他们也是完成了部份我所要达成的。但是整 个神所要表达的,初世纪的一群犹太人给我们见证是拿撒勒人耶稣。 这样一位特别的犹太人,把上帝要改变世界,改变以色列人,改变整个历史,祂完成了。就是刚刚所念的整 个经文里面的第1节的最后一句话。“ 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前面一句说, “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在这里所翻译的公理这个字是也是NIV的翻译,其他有些翻译成审判,有些翻译成真道。但是这些翻译如果单单凭它的翻译,我们无法知道它到底是指什么。我查过很多的版本,不外就是那四种翻译。除了一些特别的以塞亚书的学者,他们重新用整段 经文来判断应该怎样看这个字。原来这是指上帝要做的,要向世人表达的。从40到55章,上帝表达祂要做三件事:祂要改变以色列百姓,他要使他们的心重新认回上帝,上帝要改变历史和引导历史。祂不要历史单单由人自己在那边自然的发展。祂要干预。当然圣经没有说上帝操纵历史。但是,他会干预历史。祂更要影响世人,而这个仆人要完成这样的使命。 但是我们很难想象到底这个仆人怎样做成这些事情。我相信当时听这段话的以色列百姓,他们也很难想象怎样做成的。我们今天坐在这里,不论你已经相信的还是还没信的,这个是2500年前上帝向世人表露的一个事。在2500后的今天,这已成为事实。人心被改变了。世界的文明因着耶稣的出现而改变。世人因着耶稣也改变了。历史是被上帝干扰了。我刚刚去了罗马。我第一天到罗马那个斗兽场的时候,我站在哪边,我闭着眼睛。我让我所知道的过去的这段历史,我想象罗马的贵族坐在哪边大叫大喊 看着残暴的斗兽。我更想到那些坚持信耶稣不放弃的基督徒,在哪边让野兽来撕裂他们。当我到他们国家博物馆的时候,我跟凯撒拍了照。我找不到尼若的像,这个残害基督徒的皇帝。我整个人在那边非常激动,但是我知道世界是改变了。当这个西罗马帝国倒台以后,欧洲的野蛮民族侵占的那些土地。他们虽然侵占了那些土地,但是他们一个一个都信耶稣。以至于后来的罗马帝国叫做神圣罗马帝国。 不是政治上的,整 个西方变成信仰基督教了。就这样改变了。我们很难想像就这样改变了。就像这里上帝也没有说要怎样改变。上帝只是说我要做成,而我的仆人会做成。但是这个仆人怎样做呢?在这里怎样形容他做什么?第2节:他不喧嚷,不扬声,第3节: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凭真实将上帝公理传开。他不灰心,也不丧胆,一直等到上帝这样的心愿出现。上帝是全能,但是他从来就没有用暴力来改变。他也不像我们在竞选总统时,用尽各种方式在喧嚷,在宣传,在企图影响人。这里说他不喧嚷,他不扬声,而且这里说要做成这样一个大转变事情的人。他有一个最温柔的心肠。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当你把这几节经文和保罗的加拉太书所讲的生灵果子的时候,这样的一个仆人所流露出来的一种生命,以及这个生命完成的这样一个工作。你做对比的时候,你看到仁爱,你看到节制,你看到他的良善,你看到信实。因为这里说,我将我的灵赐给祂。当这样的灵在这样的生命身上的时候,借助这样一种的果子,而是以这样的一种生命造成这样大的影响。 我们今天2500年之后听这段话,我们回想2000年前的耶稣。他受洗的时候,圣灵降临在他的身上。福音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说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正如这里所说的,这是我心灵所喜悦是我捡选的。他是用他这样的一生,而争取到我们心甘情愿的再一次降服在祂的面前。罗马帝国崩了,野蛮民族侵入了,但是心却被上帝得着了。历史改变了,人心变了,犹太人也变了。虽然不是所有犹太人信耶稣,但是一批信了耶稣的犹太人。他们也使到世人信了耶稣。这里讲到仆人:使你做外邦人的光。我们今天,是因着那第一批信耶稣的犹太人,彼得、约翰 、保罗我们也信了。上帝真的做成他要做成的事。让我们今天以感恩的心来感谢。也让我们在温习这样一段的过去,也让我们知道 明天、将来他继续引导我们。我们让圣婴孩诞生在我们生命里。从今天,让祂在我们身上也一直来成长。让我们的历史被上帝来调整。让我们的生命被上帝来触摸。而当我们改变不是只有我们改变,我们跟我们的以后的后代走在一条不同的路上。而在这条路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是被上帝不断为我们开的路。那个整如在旷野大声喊着说: “ 预备上帝的道路 . ”愿我们走在其中。从今年的圣诞节开始 ,阿门。
耶稣挂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今天晚上我们把焦点放在耶稣的呼喊。而我们要让耶稣受难的整件事情来向我们说话。我们根据马太的记载,我们从圣灰日开始一直到今天,每个主日我们都在看主耶稣受难的事情,我想大家还有一些印象,今天晚上我们看到事情发生了,耶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了,他被钉死的时候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今晚我们仔细来看看。这一位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这一位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的耶稣,当他被钉这样呼喊的时候,他是谁?他身上带着什么,以至于他的人生最后走到这样的地步。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要认真的来面对。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两千年前一个犹太人这样的死了,为什么两千年来跟全世界有这么大的关系?而这是一个事实,就算我们没有兴趣知道耶稣的信仰,但是今天晚上世界各地的教会都有圣餐崇拜纪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何以耶稣受难的事,两千年来竟然造成历史很大的影响,问题是:到底这是怎么一回事?也有人说耶稣的事情是教会捏造出来的,是一群信耶稣的信徒制作出来的。 今晚我们针对这个问题详细来看耶稣呼喊的第一个方面。他之所以被挂在十字架上,有很多是因为他自己造成的,因为他说了一些话,他坚持自己的某些身份,同时他做了某些事情。如果没有这些事情和说的这些话,如果没有坚持他特殊的身份,耶稣不会被钉在十字架上。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正常有理性的人,我们要回到事实本身看到主耶稣何以会被钉死,在今晚这段经文的前面,第43节“因为他曾说我是神的儿子。”40节“因为他说可以把圣殿拆毁,三天重新建立起来。”第29节,他还自认是犹太人的王,兵丁以此取笑他,另外在他的一生里短期接触他的人都发现他是一个不一样的人,这样的评论不是他自己说的,是判他死刑的披拉多和披拉多的妻子讲的,27章19节,24节披拉多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担吧!”而主耶稣在自己的宗教领袖面前,不断坚持他特殊的身份,27:11耶稣站在巡抚面前,巡抚问他“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回答“你说的是。”在更早的时候,26:64耶稣还透露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全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宗教领袖们听了这样的话就说不需要证人可定他的罪。 再看26:36,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祷告,他流露另外一个很特别的身份,他三次呼叫上帝为“阿爸父”,这是很特殊的身份,如果你问耶稣是为了什么事被害,当然犹大出卖他,披拉多钉死他,群众呼喊钉他十字架,但这些是过程,是什么促成这些人对他做这样的事,根据福音书与教会的见证,是因为耶稣说过这些话。而这些话里所坚持的身份,他与以色列人的上帝的父子关系,他是上帝所膏的弥赛亚也是要来做犹太人的王,是大卫的子孙,在外邦人眼里也是一个没有瑕疵的义人,同时他还要为以色列人改造圣殿,耶稣是因为要做的这些事和他的特殊身份而被钉死。除此之外,从马太福音开始的时候耶稣所流露的事情,他行过很多的神迹奇事。你说这可能是教会捏造出来的,但是你如果仔细读圣经,耶稣行过五併二鱼喂养五千人的神迹,医病,赶鬼,叫死人复活,你说这些都是捏造出来的,但正因为他做了这些事被拒绝和钉死。犹太人没有因为他做这些事情而把他当神拜,他们也没有否定他这些事情,你仔细读圣经,那些控告和要钉死他的宗教领袖,他们没有怀疑耶稣身上有这种能力,也没有否定耶稣能做这些事,但是他们问耶稣是凭什么能力做这些事,我们以为神迹可以让犹太人感到很惊讶把他当神拜,反而没有,他们反而问耶稣能力的来源,而耶稣暗示他们的时候,他们却说耶稣是靠鬼王的能力赶鬼,反而拒绝耶稣能力的来源,但是没有否定耶稣彰显出来的能力。 这是拒绝他的人对他行神迹的态度,教会不可能制造这种负面的事情,耶稣行的神迹不但没有得分反而引起更大的排斥,跟随他的门徒是站在耶稣这一边,看见也经历这些神迹,只是想怎么会这样而没有其他的举动。你看到这样的一个人,有能力行这样神迹,坚持身上有不同身份意义的,根本在人群中得不到一点好处,反而被钉死。如果你说这是信耶稣的人为耶稣所捏造出来的故事,说他有这样神奇的一面,但是在当时第一代的群众却把他钉死,这些事不但没有使到耶稣得任何好处,耶稣反而是被拒绝被钉死,而更大的矛盾和讽刺是当时人们信有神不是很困难的事,其实当时全部人都信有神,也可能信很多位的神,尤其是罗马人连活的皇帝都当着神来拜,这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都能接受,而犹太人也是信有神的,但是耶稣在一个人们信有神的环境里竟然得不到一点好处。不像今天我们很多无神论或反神论,耶稣是处在最有可能被接受的有神的环境,尤其他所做出来的事和他所说的特殊身份,都是要为人带很来独特的事,但他却因着这一些被拒绝被钉死。你说这怎么可能是捏造出来的,至少说是捏造的话也已经被拒绝了,不用等到今天来骗我们,当时的人都比我们聪明清醒,不因为没有科学就很容易拜神,圣经给我们一个很真实的记录,是的,这一位耶稣胡说八道不能够接受,虽然真的有很特殊的现象在他身上发生,就是不能够接受,竟然被拒绝,我希望这样的事实让你重新考虑,也看到耶稣不是教会捏造出来的事,事情没有这样简单,反而这里让我们看到非常矛盾的事,当他越讲他是不一样的时候,他的结局就是被拒绝被钉死。 第二方面,耶稣呼唤“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为什么耶稣要这样呼唤?理由很简单,因为他被上帝遗弃。他这句话是引用诗篇22篇,虽然他只用第一句话,但是我们相信他是把整篇应用在他身上,而我个人也相信他甚至把150篇都用在他身上。讲到“离弃”,在诗篇里面有好几处提到。74篇讲上帝离弃他的百姓,78篇上帝离弃他的圣所,89篇上帝离弃他的受膏者,22篇与27篇讲上帝离弃义人,130篇和138篇诗人请上帝不要离弃他所造的, 主耶稣这样子呼喊,什么叫离弃?信徒一般上讲主与我同在,我们表达的意义可能历史上经过某一个时期的基督徒解释之后就变成另外一种解释,当然这样的解释也有它的理由的。当我们讲上帝与我同在是讲完心里感到很平安,感觉与主很亲密。但是在旧约里面讲的上帝与人同在的时候,不是讲那个人心里感受的话,而是神同在带来很即刻的果效。诗篇22篇诗人为什么讲“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因为他在受苦、受逼迫受委屈,而这样的情形没有中断消失,所以他讲上帝离弃他,因为如果上帝是与他同在,他的情况是会改变的,当上帝告诉摩西一定会与他同在,摩西接下来的行动做的事就不一样,当上帝跟在旷野的百姓说会跟他们同在,不是说他们每天在旷野感到心灵很平安,而是旷野的种种危险上帝都会替他们处理摆平,所以主耶稣竟然这样就被钉死,正如旁边看到人讽刺说“你不是上帝的儿子吗?你不是那三天把圣殿建起来的吗?为什么现在连三根钉都胜不过?”真的,上帝离弃你!神不动手也没反应,这是个事实。 各位,我们很感谢耶稣,主耶稣连最后一口气所说的话都对我们那么有意义,耶稣就是一位身上带满意义的一个生命,各位,如果耶稣不喊出这句话,今天世上多少人是没有盼望也没有希望,因为耶稣肯把这句话喊出来,“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今天凡是受委屈、受逼迫望着天喊怎么办的人就有希望,无故受害没有办法对抗恶势力的人,对人生感到绝望无助的人,耶稣的呼喊对他们是很重要的,对我们脆弱的生命太重要了,因我们知道,耶稣在最人软弱最受冤屈的地方,他跟我们同在。马太福音一开始说耶稣的名字也叫以马内利,意思就是上帝与人同在,上帝与人的什么同在?我想人一生的当中,最可怕的经历莫过于委屈冤屈,最致命的是死,这位上帝真的能够与人同在,如果耶稣真的照兵丁的话说如果你是上帝的儿子,就从下来吧,你有能力有靠山,而耶稣真的以那能力胜过当时的困境,从此以后,我们不敢绝对的讲上帝是能够知道人最脆弱的部分,也在人性最脆弱无助的地方,我们没有把握说上帝可以与人同在,我们只能叫人用信心等候,或许他的能力会来帮助你,你也只能用信心去坚持,我们多少人能够有这样大的信心?如果是这样,大多数的人没有希望,但我们看到事情不是这样,耶稣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他真的进入跟人一样感受到被遗弃,被抛弃拒绝,从此以后,我们向任何进入这种境况的人可以敢敢的说“上帝与你同在!”那怕你信心不够信不过,事实就是上帝已经与你同在。是与神同在的事实,而不是你的信心,而这个事实有一天会建立你的信心。现在我们明白为什么耶稣要被神弃绝,原来就在他被弃绝,上帝从此真的是可以与人同在,为了我们耶稣进入最恶劣被弃绝的情景,我们知道上帝真的能进入人性最软弱最脆弱最败坏黑暗的一切甚至死,三天后他成为真正扎实的盼望。“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
大斋戒就是教会记念主耶稣受苦受难的事情,从今天晚上圣灰日开始一直到受难节这段时间,叫大斋节。大斋节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传统。就是在大斋节这段时间,每个人都很强烈的意识到主耶稣受苦受难的事情,每个人在这段时间也以阅读主耶稣受难的圣经经文为我们每一天主要的阅读内容。我们今年是第三次举行大斋节,第一次是路加,去年是约翰,今年我们用马太,所以我跟大家建议在这段期间,你把马太福音前前后后如果你能读上几篇最好,不要每天读一章,如果你那天能读七、八章或十多章,越多越好,而且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段落,不要零零碎碎的,这样的读经其实是把我们自己放在二千年当年主耶稣实在发生事情的过程里面,当我们把自己放在这过程里面不断被这事情围绕也不断让这事情向你说话。这样一个读经的方式不是一、二天你就会习惯的,其实会很不习惯,因为我们现在在学校里面,甚至在大学里面,我们领受讯息的方式已经固定有一种很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对我们现在读圣经是一种致命伤,因为圣经的表达方式完全不是这样,所以我们太习惯了以至于我们读圣经一直读不进去。我希望我们克服这个困难,不要让自己养成的习惯成为一种不可调整的习惯,到头来自己不能领受上帝的话,因为上帝不是用我们大学上课的方式的呈现法,那个不是唯一最好的呈现法。主耶稣基督的事情是四本福音书用四种不同的呈现法,所以我们每一年用一本的话就要适应一种的呈现法。在这四十天的里面我相信我们是可以逐渐的去调整,你就是把马太福音前前后后一直不断的反复读,读的时候放自己在那个事情的过程当中,让事情本身逐渐向你说话。今天晚上我也要用这样的方式跟大家来看主耶稣受难这件事情。我在这里提点这事帮你进入这件事,让经文不断向你说话,我们先从马太福音廿四章来看。 我们要按照马太给我们提供的二千年前耶稣受难的事情的过程,由马太把这个事情组织了,用他的方式呈现。我们先看其中一些经文。看1到3节。接下来就说了一段很长的话。再看34-35节。。来到34节这里,主要的内容耶稣是在讲一件事,就是耶路撒冷城和耶路撒冷圣殿会被毁掉。他预言告诉门徒事情会发生。36节到这一章结束,他提到另外一件事,就是他再来的事,或者说末期,最后的时间他再来的事情,在这一章里面,耶稣基本上提到两件事。他预言两件事,一个是耶路撒冷城和圣殿被毁,另外就是他再来的事情。今晚我不打算跟大家讲解里面的细则,理由很简单,36节耶稣说:“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唯独父知道。”耶稣很清楚的讲了,他再来的日子什么时候发生,没有人会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他所提供的那些资料,不是给人推算什么时候耶稣会再来,他明明讲没有人会知道,如果提供这些给你推算是自相矛盾,所以这些细则不是用来推算什么时候耶稣会来,这些细则只是说他会来的事情会发生一些事,可能有天灾、地震,有种种在地上不好的局面。不过请大家注意,主耶稣提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要假设他提这些事情,比方说在第5节“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你们听见打战和打战的风声,不要惊慌,只是末期还没有到。。。。这都是灾难的起头。。等等”请你不要假设耶稣说先有这件事,再有这件事。。。,不见得,当他这样的提法,不要以为今天我们讲话有这样的秩序,耶稣就照我们讲话的秩序。在这边你不要把它当作一个秩序,就去推算什么时候天灾。什么时候很多战争,大慨主耶稣来了,这样的推算就误会主耶稣的意思。耶稣没有企图提供我们一个时间表,耶稣是说会有这些事发生,而不是说这些事发生了耶稣就来了,推算法本身是不必要的,我不打算跟大家分析这些细则,尤其是拿来当作推算时间的方式。但是为什么主耶稣这时候要提这两件事?这是两千年前耶稣在他死前的两天或者一个星期之内所说的很重要的两件事。福音书都没有忽略把它交待,我们今天晚上开始的大斋节就是记念耶稣的受难,这是实实在在两千年前发生在耶路撒冷,我一开始就向大家提供关于这件事情的事实,是事实而已不是深奥的道理。我们从这些事实让这些事实来跟我们说话。在新约圣经,有四本福音书叫做马太、马可、路加、约翰,除了约翰,前面那三本福音书的基本内容是有一个很特别组成的方式,基本上是以耶稣最后的七天的事情,前面有一段很长的铺设,尤其是马可福音有这样一个很突出的结构。耶稣在他一生人最后的七天,他到耶路撒冷去,在七天内发生他被钉十字架,三天后复活,就是只有七天的日子的事。这惊天动地的事情在他人生最后的七天发生。尤其是这三本福音书很详细的交待这七天发生的事,在前面有一段交待配合这七天发生的事情,他一生人日子的事,是这样子呈现主耶稣。 今天马太的廿四章,它是属于廿一章到廿五章完整部分的其中,所以我们要看这个完整。廿一章就是耶稣开始进耶路撒冷:第一节“。。。。耶稣就打发两个门徒,对他们说。。这个耶稣人生最后的阶段,他开始进耶路撒冷,接下来的第五天,他就被钉死,三天再复活,就是七天的事。但是这七天的事情从此改变整个世界。为什么会这样子?耶稣进耶路撒冷为什么他会被钉死?如果已经信主多年的弟兄姐妹,我们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标准答案,这些答案都是藉着保罗书信给我们提供的。你请你先把这些放在一边,我们要纯粹从福音书本身来看。保罗的解释是第二个层次,那固然是一致的,福音书给我们的更是第一个层次的,你把福音书翻来翻去找不到直接的解释为什么耶稣被钉死,耶稣钉死受难受害有什么意义?它基本上是把发生的事告诉我们而已,基本上我们都听的懂,因为是故事来的,是事情的发生,但是事情发生的事实会表达什么意义呢?今天晚上我们要藉着马太来看这样的事。再回来原来的问题,为什么耶稣在耶路撒冷会被自己的同袍犹太人钉死?我想福音书是有提供给我们相关的资料,但是因为我们不是犹太人,这些资料读了之后都不能够成为对我们有意义的讯息,因为我们不是犹太人,我们感受不到那样的事情发生了原来会产生一些怎样的意义。耶稣进入耶路撒冷做了两件使到他自己会被人害死的事。 第一件就是他进到圣殿去,他做了一件事,他推开所有在圣殿里不应该有的摆设,然后讲了一些很重责备的话,这些话使他招来杀身之祸。他在圣殿讲什么呢?他责备那些人把上帝的殿变成贼窝,又说自己要把它拆掉,三天后重建起来,我们不是犹太人听了没有感觉,如果是犹太人,特别是宗教领袖,听了这样的话会令他们非常气愤,甚至可以除掉耶稣,因为耶稣当时的动作和对着圣殿讲的话,是没有一个犹太人敢这样讲的,圣殿在犹太民族的心中,等于就是上帝自己在他们的当中,只要圣殿在,在耶稣那个时代,大多数的犹太人都认同就是上帝在他们的当中,所以没有一个人会对圣殿讲这么大逆不道或者说亵渎的话,不把圣殿放在眼里,说它是贼窝,还说要拆掉它三天后再建起来,当耶稣说犹太人把圣殿当贼窝停在管理圣殿的宗教领袖耳中,意思就是耶稣在挑战他们的权威和他们地位的合法性,这个对圣殿领袖和负责人更难接受,因为他们自己认为到今天能够成为负责圣殿的人是有上帝的认可的,这样一个至高神圣的地位不容被挑战。而一般犹太老百姓也不会那样做,他们非常尊重负责圣殿和管理圣殿的人,除了上帝兴起的先知才敢去责备他们,在这边你就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主耶稣已经很不满。其实耶稣在他生命的最后七天才进入耶路撒冷做这样的事,之前两年多来,他已经在他的家乡讲道、做一些事跟这些宗教领袖已经有一些摩擦了。他们认为耶稣在讲一些与他们格格不入的格调,好像在挑战和诋毁他们的民族信仰,所以主耶稣是他的同袍尤其是宗教领袖对他非常的不满,也有他们的理由,因为耶稣讲了很多很针对性和尖锐性的话,挑战他们的权威、纯正度与合法性,最严重的是他竟然大言不惭的这圣殿要被毁而他三天后要重新建盖起来。累积了这些事情犹太人要对耶稣采取行动,我们在教会常常听说犹太宗教领袖害死耶稣,所以我们常常偏向把他们想成是坏的那边,其实不尽然。如果我们对两约中间的信仰有一点认识的话,他们不是那样败坏,他们有他们的角度,耶稣所说所做的事情引起他们的反感,他们要动手不过不敢即刻动手,这里面经文有提供理由,就是在21章45节。犹太人怕众人不敢办他,众人就是指一般的老百姓。耶稣这时候他的身份地位某种程度上被老百姓认可为先知,所以宗教领袖不敢动他,怕引起百姓骚乱,因为那个时候正值犹太人一个很重要节日-逾越节要到了。像回教徒到麦加朝圣一样很多人,当时的耶路撒冷有超过三十万以上的人,平常就没有那么多,在他们过去的历史,只要是宗教问题引起骚乱的话,到头来吃亏的是他们自己,尤其是罗马人的统治,任何骚乱都是用军队镇压,不管谁对谁错都大家一起流血死亡受灾,这些宗教领袖也不愿再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们希望一方面可以除掉耶稣,不会引起骚乱,更不会惹来罗马军队的镇压,这些是他们过去曾经发生的经验。 因此这样子犹大卖耶稣就有作用,犹大怎样卖耶稣呢?因为耶路撒冷很多人,很多人都名叫耶稣,耶稣这个名在犹太人是很普遍的名字,这些宗教领袖要有人指认,犹大只是作指认,所谓犹大卖耶稣,不是犹大操控耶稣的生死,上帝把耶稣的整个命运在犹太手中,犹大卖主了。我们常常问如果犹大不卖主就怎样?我们问错问题了,犹大只不过去指认耶稣。他怎么指认的?当这些人出现的时候,他就去亲耶稣,他们就拿下耶稣,犹大就是这样卖主,而不是犹大掌控了耶稣的命运,我想耶稣也是很愿意上十字架,所以在历史的进程里面,事情经过。 现在我们要从犹太人本身的矛盾去了解主耶稣当年怎样被害,接下来我们看一些经文,当主耶稣被抓的时候,以及他在上十字架的过程到底在他身上跟针对他,这些人表达了什么。看22章41节。耶稣要人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究竟他是谁?主他还没有进耶路撒冷,他已经很感叹。在23章37节。他感叹自己也是一位会被杀害的先知。我们前面看到他作为先知这样的职分和形象是被认可的,除了是先知之外,耶稣还被当成怎样的人呢?我们再看26章61节。当耶稣被抓到的时候被带到宗教领袖的面前审问。他们指控耶稣说他能拆毁神的殿,三日内又建造起来,大祭司就站起来对耶稣说。。。。你是神的儿子基督不是?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是不是那一位上帝所膏立的王?因为以色列的王被称为上帝的儿子,基督就是神拣选的意思。耶稣回答是又补充一句后来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全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与上帝同等,我们就看到宗教领袖们反应很激烈,再看68节。耶稣被蒙着脸,抓的人作弄他说,你是先知,告诉我们打你的人是谁?你注意这些资讯,他们把耶稣带到罗马巡抚披拉多面前,当时犹太人已经亡国由罗马统治。27章1节,巡抚问他,你是犹太人的王吗?耶稣说“你说的是,”耶稣没有否认,披拉多觉得耶稣的回答相当麻烦,因为被他统治底下的民族有一个人自称为王,摆明与他对着干,如果放了他,形成自己跟他通敌,皮拉多面对这样的压力。那耶稣为什么自找死路?在他最后这七天所讲的话都不在对的时间说,为什么他要这样?这些全部集合起来就构成他被杀的根据和理由。旁边作弄他的人也是因为他讲了一些话。27章29节他们说恭喜犹太人的王阿,又吐唾沫在他脸上。39节他们讥笑他说,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从十字架下来吧!43节他倚靠神,神若喜悦他可以救他,因为他说自己是神的儿子。这是与他同钉十字架的强盗对他的讽刺。其实耶稣告诉人他的身份与他会做的事,而被宗教领袖控告,使到皮拉多受到强烈的威胁而致他于死。福音书给我们看到耶稣就是这样死的,他死的过程就是这样。 如果没有保罗,我们理不出赎罪等。但是这样的过程和他多重的身份以及他讲要做到事情是不是本身有意义?而且这些意义都和犹太人有关系,全部都要回到犹太人的宗教背景才能了解。当我们了解之后只有两个答案,一个是你同意,另外一个是你和宗教领袖一样不同意而把耶稣钉死,没有中间灰色地带。今天晚上如果我要你决志,你如果不是像宗教领袖或披拉多,你就是信耶稣,这就是福音书要摆出的事实,让事实向我们说话,也把我们推到墙角,我们自己说耶稣到底是谁。我们现在就来了解,耶路撒冷城和圣殿在耶稣诞生前的一千年,已经有一千年的民族信仰文化的积淀和符号,也是整个民族集体的记忆和意义。这个民族知道耶路撒冷是上帝选的地方,要在地上成立一个理想的国。原本上帝就是要在地上建立一个理想的国,那个国王就叫亚当,但是他不愿意听上帝的话,结果他没有办法承担上帝理想国国王职分,他不顺从上帝要走自己的路,结果这个国就败坏了。上帝继续在地上兴起,从新再建一个理想国。他从埃及带出一群以色列百姓放在巴勒斯坦,成立一个上帝理想的人类的国,但是他们的王叫大卫,大卫虽然有犯错,但他一生敬畏上帝,从此从他身上就承担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成为上帝向世人表露他心意的一个管道,所以这位上帝是透过以色列民族历史向人类说话的。我们如果不打算从这里去认识上帝,而从其他管道去找上帝,都不会是这位自我启示的上帝,也不是这位自己来寻找我们的上帝,而是自己心中投射出来的上帝,上帝是自己表达自己自己说话的,这个真理是会说话的真理不是由我们建构,他透过人类历史跟一群很特别的民族叫犹太人或以色列人并且用两千年跟他们走过历史来表达,不是零零星星一两件,有一脉相承很丰富的内容。 而耶路撒冷和圣殿,这个建筑物和地方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圣殿意味着上帝要在人当中,上帝要在地上建造一个重新创造理想的国度,而以色列就承担了一个特殊的使命,他们也先成为第一个承受这样的一个事实,很可惜他们也败坏不愿意做顺从上帝的子民,上帝没有放弃管教他们,但是在他们犯罪最严重时使他们亡国,不过上帝说会再复兴,拜访他们,与他们建立关系,耶稣就是带着这个使命来,所以他来到耶路撒冷,就是上帝再一次拜访他们,而上帝怎么跟以色列人重新恢复关系?上帝要从此跟以色列人同在,而且以后再也不会受到任何因素干扰。这个以建筑物作为同在的会被侵占,这个在历史已经发生。而且神要主动与人和好,使得以色列人可以重新回到神面前,这也是圣殿的一个角色,人到上帝面前重新朝见他,而上帝说他肯定会与人和好,肯定跟人同在,所以耶稣说他拆毁圣殿,因为这个建筑物在功能和角色上不能有永久性,只有用主自己的生命来促成是最好的,而且还有一个好处,他不是一个地方的建筑物,上帝跟人同在和好的心意也要开放给非犹太人。如果只是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其他的人要重新认回上帝与上帝和好,一定要变得像犹太人过着他们那样的生活,着带来很多局限,而且当一个地方成为民族的宗教最高根据地的时候,常常会引起宗教战争,这也是一个事实。基督教所发动的十字军东征就是在这种误解之下,当年回教徒占领了耶路撒冷,教会不明白耶稣所讲的,还是把某一个地方当作他们最重要的标志,今天我们又要犯同样的错,我们因为耶路撒冷的圣殿是基督教的,总有一天要盖基督教堂的,如果有人对他不利,总有一天又是联合起来开战,如果我们再做这样的事就是不了解耶稣说的话。耶稣已经化解了这个问题,他说这个殿的作用已经被取代,而且你们把它变成像贼窝,它已经不再适合,所以耶稣就预言不久之后耶路撒冷的圣殿将被毁,这就是开始我们刚读的经文,不是指末世而是不久之后要发生的事。耶稣死后三十多年,罗马帝国军队真的把耶路撒冷铲平一直到1948年以色列复国,而耶稣的预言已经应验了,而他也完成取代耶路撒冷跟圣殿的意义。耶路撒冷城就是上帝要建的一个理想国,当然就必定有一个国王,所以耶稣说我是犹太人的王,现在进耶路撒冷做王,不过不是在这里做王,耶稣是表达那个意义,现在地上用耶路撒冷来代表的理想国已经被提升到另一个层次,不再以地上看得见的作标准,所以为什么耶稣不会否定他是犹太人的王,但是他不是以地上的耶路撒冷来恢复上帝的理想国,他是使人知道他是王心中归顺他,以致在众人心中做王,无形中这个国度就形成,而不是地上有形的一个组织才叫上帝的国,所以为什么耶稣不否认那些事,因为这本来是上帝要做的,上帝要复兴耶路撒冷。 所谓复兴耶路撒冷是要复兴上帝理想的子民,以上帝本身做王,耶稣就是这一位,不是推翻罗马帝国,而圣殿的意义和角色,人从此不会再受到地理环境的局限,每一个人可以有一个更理想的殿亲近上帝由耶稣本身代替,耶稣使到人可以敬拜上帝到上帝面前。这样的意义可以成立,为什么?耶稣也因为讲了这些话做了一些事被整死,但是不要忘记,耶稣三天复活,他的复活表示什么意义?表示他前面说过的这些话和做的事实确定的。如果死而复活的没有讲过这些话跟说要做这些事,那复活就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奇怪的事。但是耶稣复活有这么重大的意义,因为他死前复活前曾经讲过,所以复活就是他对他真的是那样。如果耶稣没有复活所讲的只是一场悲剧,但是他复活,复活印证他前面说的对,复活就显得意义重大。所以在福音书里面为什么这些事情被交待下来。我们也要问自己:耶稣真的是那样吗?这边我们是根据耶稣说这些话和将要做这些事而被钉死,但是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也就是平反他证明他说的是真的。等于就是上帝来告诉以色列百姓,上帝要复兴你们,重新跟你们建立关系,我来了,现在来做了。你们不愿意明白、误会,甚至因自己的私心把耶稣弄死,不过他没有就这样死了,我让他从死里复活向你们证明他说那些会发生和做的是对的,这是上帝向人类证明的方式,他就是用这样一个过程向我们讲述他为我们做的事,所以如果耶稣没有说这些事我们不需要理他,他就只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好人被悲剧性的害死,他如果没有说这些话,他的死就跟这些内容没有挂钩,他的复活就是奇怪的超自然现象不代表任何意义。刚才我们提到犹太人承认他是先知,也只停在这里,先知对犹太人来说有上千年古远的传统,在先知身上大家认同与神灵特殊的能力在他们身上彰显。但是很有趣,犹太人当中从来没有一位被当神拜,跟其他宗教不一样。大家还是很清楚先知只是人而已。这就是犹太人对神很独特的认知,神是神,人是人很清楚的划分不会混淆。耶稣医病赶鬼和许多超自然能力已经被认可,但是他们也认他只是一个先知,但是这位先知告诉他们我不单是这样,他说我是你们的王,要来帮助上帝重新在地上建立一群理想的人和理想的国,是合乎上帝心意的,我要重新使到耶路撒冷圣殿恢复功能,并且是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不是犹太人也能受益亲近上帝的,上帝可以在他们当中。 犹太人不肯也没办法接受就除掉耶稣,但是他死了复活,被上帝平反了,正如他所说的。这就是上帝向我们证明的逻辑。他承受事实的方式,再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把这些事再看过一遍,经过同样的过程,问你自己:耶稣到底是谁?他真的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里没有人提升他,他们说他不过是一位先知,他们只看到这一点而已,但他自己流露了更多,他就为自己流露的被害死,而上帝平反使他从死里复活。所以为什么三天复活是很重要的事,因为如果没有复活,前面的这些都只是白说的,而复活如果没有前面这些,复活只是怪异的事,也不值得我们拜他为神。因为这样全面的事情给我们看见他真的照他所说,因为他是为这一切受苦受难。虽然他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但这就是上帝向我们说话的方式。主耶稣真的是经过受罪受死。你说没有罪这样的事,有的,就已经加诸在他身上。死有没有被胜过克服呢?有的,耶稣经过了。所以我们看到真正的生命也看到真正的赦免,因为他受罪而又胜过,又转回来找我们,就是因为这些是为了向我们说明这些事是真的事实,上帝也来到我们当中把这些事情呈现、经过和发生。基督教信仰不是一套理论、理想和主意,是上帝在人类当中亲自说话做事。而先由一个民族叫犹太人来做这个见证,所以你也看到主耶稣在他们当中有被认可的一方面,很可惜,他们没有办法再看得更清楚,希望你我在今天晚上的大斋节我们比他们看得更清楚。
Text 词 Martin Luther (Mvts. 2, 6, 8) ;马丁路德 (第二、第六、第八乐章) Philipp Nicolai (Mvt. 4) ;菲利浦•尼可雷 (第四乐章) Christian Friedrich Henrici (Picander) (Mvts, 1, 3, 5, 7) ;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亨利希(假名:皮坎德)(第一、第三、第五、第七) Music 音乐 Johann Sebastian…